接下来我们介绍开元年间,在张嘉贞之后的另一位宰相,张说(yuè)。张说早年参加朝廷举行的贤良方正科考试,应诏策论被评为了第一,但武则天认为“近古以来未有甲科”,在唐代,科举考试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科分为甲、乙、丙、丁四科,而进士科则分为甲、乙两科,唐朝初年,进士科中并没有设立甲等,因此即使考生成绩再优秀,也只能被授予乙等,因此张说也只能被屈居为乙等,被授为太子校书郎,又升任左补阙,后来,在大将王孝杰军中担任节度管记,并随同王孝杰一起征讨契丹。
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命张昌宗主持编修《三教珠英》(一部大型诗歌选集),并援引一大批当世知名的文人参与修撰,张说与李峤、徐坚、宋之问、崔湜等都在其中,张昌宗名为总编,但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的他平时只是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的发号施令,参加各种赋诗聚会,具体的修撰工作上其实是张说与徐坚出力最多,修撰完成后,张说因为修书有功升任右史、内供奉,负责考功、贡举等事务。
长安三年(703年),张宗昌、张易之兄弟把持朝政,为官正直的魏元忠一直对张氏兄弟倚仗权势武则天的宠幸目法无纪、胡作非为的做法非常愤怒,曾下令杖杀了张易之的一个家丁,随后又阻止武则天提拔张昌宗做雍州长史,还曾对武则天说:“陛下,您的身边一直有小人,以至于让他们经常干扰您的判断,左右朝政,这是臣子们的过错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因而对他怀恨在心,想办法罗织罪名,陷害魏元忠,污蔑他私地下议论武则天说“太后已经老了,现在还不如提早追随年轻的太子,这样才有前途啊!”。武则天知道后称魏元忠有谋反之意,就将魏元忠打下狱,并决定次日让张氏兄弟与魏元忠在朝堂上当面对质。张说当时正担任凤阁舍人,张昌宗私下对张说威逼利诱,让他作伪证指证魏元忠谋反,张说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武则天召集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一众宰相几朝中重臣,一起听张昌宗和魏元忠对证,但却始终没法判定魏元忠有罪。张昌宗便依照事先定好的计划,请武则天让张说来上殿作证,当时,凤阁舍人宋璟、殿中侍御史张廷珪、左史刘知几个人都在殿外等候,众人知道了张宗昌的用意之后,纷纷极力劝说张说应该以大义为重,不能被小人所利用做伪证。宋璟对他说:“一个人的名誉是最可贵的,千万不要为了保全自己,去附和奸臣,陷害好人啊,如果因为这个得罪朝廷被流放出去,脸上也不光彩。”史官刘知几也在旁边提醒张说:“不要玷污你的名节,连累后代子孙啊!”。经过几人的一番劝说后,张说终于拿定主意,进殿后对武则天说是张昌宗逼他作伪证,张昌宗一听这还了得,当场气急败坏,反咬一口说张说是魏元忠的同谋,二人狼狈为奸。
说好的当庭对证被张说当场翻供,武则天和张氏兄弟都很恼怒,最终武则天听信了张氏兄弟的话,认为张说是“反复小人”,表里不一,不可取信,便将他和魏元忠一同下狱关了起来。过了几天再次询问张说,张说仍然坚持说魏元忠无罪,武则天大怒,命宰相与河内王武懿宗共同审理此案,但拿定主意的张说始终不肯诬陷魏元忠。当时,朝中的议论汹汹,纷纷请求开释魏元忠、张说二人。迫于舆论压力,武则天无奈之下最终只得罢免了魏元忠的宰相之职,将他贬为高要县尉,而张说则以“忤旨”为由,被流放到了岭南的钦州(治今广西钦州)。
神龙元年(705年),张氏兄弟在神龙政变中被杀,武则天也被迫退位,太子李显复位,张说也得以从岭南被召回到朝中任职,担任兵部员外郎,后升任工部侍郎。景龙二年(708年),张说因为自己的老母亲去世,请求辞职回家去为母亲守孝,但张说回家守孝的丧期还没有满,唐中宗李显便想让他再度出世做黄门侍郎。当时,国家的礼教衰薄,人们大多都把在丧期中被授予官职当做一种荣耀,面对唐中宗李显的邀请,张说却坚守礼制,多次上表推辞,言语恳切,受到了很多当时有识之士的称赞,知道服丧期满后,张说才上任工部侍郎,不久又改任兵部侍郎,加任弘文馆学士。
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李旦继位,李旦上位后又委任张说做了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同年的八月,谯王李重福在洛阳谋反,结果兵败后自杀。东都洛阳留守逮捕了谯王李重福的党羽数百人,审了好几个月迟迟也不能定案,眼看事情越拖越麻烦,迟迟不能结案,唐睿宗李旦便点名张说前往洛阳,负责审理案件,张说也是不负众望,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他到达洛阳后,仅仅用了一晚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