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
人群中传来一声高呼,旋即一个低矮汉子走了出来,高声道:“你懂个屁,宁王是让我们挖河修路,但是会给我们房屋和田地,现在我有三十亩良田,还娶了妻子,不比在城内生活的好?”
朱元璋顿时大惊。
朱权迁徙乞丐,竟然是为了安置他们?
“他……他暴征横敛,只顾自己享乐,从来没有管过百姓。”朱元璋再度提出质疑。
“无稽之谈,无稽之谈!”
人群的百姓再度爆发出议论声,老者认真的说道:“不知贵人从何处听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是亲眼见到的。”
“贵人啊,您一定误会宁王殿下了。你瞧,我们使用的铁锄、铁耙,比从前的木质农具强多了。还有这曲辕犁,改变了弯曲程度,现在两个人就能拉动铁犁了。这都是宁王的功劳啊。”
“你意思是说,这是朱权发明的?”
“对,除了这些农具,还有什么水车,教我们如何土地轮作,修建水闸、堤坝,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宁王殿下,我们这些人还在饿肚子啊!”
朱元璋看着泛起金色麦浪的田地,微眯着眼眸,难道自己错怪朱权了?
不应该啊,朱权做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完全就像是个顽劣的稚子,哪会做这么多有功于社稷的事情?
“咱听说,东北匪盗猖獗,十个百姓里就有七个贼寇,就连官府也不敢随意抓捕。你们收获如此多的粮食,就不怕被贼寇惦记吗?”
“不瞒贵人,小老儿原本就是盗寇。”
说起以往,小老儿脸上满是感慨,摇头道:“你别看我瘦,想当年啊,我一手拿一把砍刀,从河西村一路砍到河东村,砍了三天三夜,眼都没眨一下。”
朱元璋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世界终究是颠了吗?
盗贼做里正,乞丐分田地,那普通老百姓呢?
还有什么活路呢?
朱元璋皱眉道:“依照大明律法,凡是做过贼寇的,要想入民籍,必须服徭役三年以上……”
“哈哈,大明的律法,怎么能管得住大宁呢?”众人哈哈大笑,纷纷调侃。
朱元璋心中一惊,低喝道:“你们知不知道,朱权甚至有谋反的心思?”
“谋反,什么是谋反?”
十几个人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那个老者拍拍手,把谋反的含义说给众人听,大意就是对朝廷不满,所以要谋权篡位。
当即就有一个年轻人表示不满,大骂道:“皇帝之位本来就应该是咱宁王殿下的,现在却要传位给别人,应天府的皇帝是不是生了二心?”
“没错,皇帝何故谋反?”
朱元璋直接懵逼了,卧槽,还能这样颠倒黑白?
“没错,除了宁能当皇帝,其他皇子,谁还有这样的才能?”
“他们给宁王提鞋的资格都没有,我笑那燕王朱棣无谋,湘王朱柏少智!”众人纷纷发表着大逆不道的言论,朱元璋被雷的外焦里嫩,不敢置信的看着众人。
今天发生的这一切,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理解范畴。
朱权明明是在胡作非为啊,整日玩乐啊,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了人人称赞的贤王了?
咱是不是在做梦呢?
“别乱说了,都散了吧!”
老者瞧着朱元璋一脸茫然,便挥挥手,让众人都离开了,他笑着看向朱元璋,指向树荫处,说道:“贵人请坐,小老儿给您讲讲是怎么回事。”
“嗯。”朱元璋心中疑窦丛生,便同意了下来。
两人坐罢,小老儿开口道:“宁王殿下刚来时,咱东北啊,确实很混乱,官匪一体,民不聊生。宁王殿下就带着亲兵,把那些为非作歹的地主乡绅全都查抄了。”
“还有贼寇啊,其实也是被逼上的山,要是有口吃的,谁又愿意上山当个人人唾弃的贼寇呢?于是宁王以安抚为主,编册入籍,不出两年,就把贼寇都安顿了。”
朱元璋目露惊讶神色,眯眼道:“然后呢?”
“又过了一年,宁王就把东北的田地给分配妥当了,每个百姓都要劳动,就连那些地主乡绅也要如此。人人均等,无尊卑之分。”
朱元璋唔了一声。
“紧接着,宁王殿下捣鼓出了律法,其实这律法很简单,就是全面保障百姓的权益,无论是贼寇、地主、官员……都不能随意地压迫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