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小农的田园生活 > 第 29 章节

第 29 章节

虎,春花婶还卖关子的问刘氏:“妹子,你知道什么是飞地虎吗?”看到刘氏摇头不知道后才道:“你也没听说过呢,我们也第一次听有这一道菜,难道真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后来那个卢二家的娘家的外甥不是经常出去别的地方的,还是听他说的就是飞龙,锦鸡和像老虎的一种家禽,还说是很补的一道美味。听说就这一道一小碗就要8两银子,我的天啊,这一小碗都够我们两三年的开支了,我们这些人要是一辈子能吃上一口就天大的福气了。”说着,春花婶羡慕的咽下口气,好像面前就有那道美味在诱惑她一样。看到她这个馋样,如意忍不住偷笑,其实这就是现代南方传统高雅名菜(龙凤虎,为了避免皇帝皇后的称号而取飞地虎)用蛇丶猫丶鸡肉为主料烹饪。另外如意发觉村里喜欢谁的什么什么说的,就是听说的那个人跟村里有n覆杂的亲戚关系,蛮有玩的。

忙碌的日子最快过去,不经意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了。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覆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丶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丶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丶白糖丶山楂丶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丶煎丶蒸丶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村里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丶燃灯放焰丶喜猜灯谜丶共吃元宵,合家团聚丶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大家说好今天摆完摊子后就在镇上吃午餐,然后去逛街买些东西,然后回家做汤圆。表哥两个人到时直接买了东西回自家,不过今晚镇上有各式花灯和灯谜,大家都会去的,预计在镇上能遇到。

这一天如意家提前一个半时辰吃晚饭,做的元宵是红豆白糖馅的,因为是糯米做的,很容易饱,而且也不能吃多,特别是小孩子不容易消化,因此如意她们几个每人吃8个元宵。赵子丰刘氏也没打算吃其他,待会镇上肯定有不少小吃,不会饿的。赵子丰利用等村里人一起去的时间教孩子们字,今天是元宵,就学有关元宵的事情。说到灯,他还特意跟如意几个讲了一个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丶十五丶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丶点响爆竹丶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难得这么热闹,村里男的一堆聊天,妇女孩子一大堆,边笑着聊天边走着去镇上,这次刘氏抱上了小宝,让如佳如意看好儒青和如静,镇上今晚很多人,一定要牵好她们的手,跟进她,不要走散了。

28元宵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