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小农的田园生活 > 第 43 章节

第 43 章节

不能跟这些对着来干。算了,还好这些事情还有几年够自己去适应,多想无益。

清明到了,这一天大家都是吃干粮,不烧火做饭的。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要荡秋千,植树,踏青和放风筝以强身健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荡秋千是这一代的清明节习俗,听说以前是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前一天晚上做长辈的爷爷爹之类的就会用两根栓上彩带的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给家里的孩子们玩。赵子丰肯定为自己的孩子做了秋千,还在踏板上刻了儿童荡秋千的图画,让如意几个很高兴,在家不时要轮流去荡一会,在上面遥望村里附近的山清水秀真的很棒,让心胸开阔,心情飞扬,如意很享受这种迎风自由悠哉安宁的生活。

清明时节雨纷纷,吃完早饭后,赵子丰带着刘氏孩子们去了祖屋,给赵木头和李氏请安后,刘氏随着李氏去旁边准备祭拜的东西,如白蜡烛,鞭炮,香,纸钱,白色的馍馍,桂花糕和一小壶酒。等赵子福一家五口回来后,赵木头领着大大小小去墓地里祭拜先人。到了墓前,赵木头先摆上祭品,点上香和蜡烛插上,一边念着家里发生的事情,祈祷先人保佑家和安顺等,一边烧着纸钱,让先人如果不够钱用了就托梦回来告知一声再烧多多的纸钱给他们用。然后领着大家磕头,最后点鞭炮。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勤劳的村里人会在这三天里忙活插秧种田后,就在自家山头上种一些杉木,樟木的。如意说服赵子丰和刘氏,让她再山头上扡插葡萄藤,有些山地里随便她种果树苗,但荒地允许她种上10棵果树苗。不过果树苗她自己搞定,去山里挖也好或是自己出钱买也好,反正赵子丰两个人不插手。清明前如意和如佳挑选了比较粗壮的葡萄藤来扡插,大概插了20多支,然后浇水。等藤苗长出来后再让爹帮忙搭个葡萄架,以便藤延伸向上生长。

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那些家有富有的一大家会相约要好的亲朋好友一起去踏青,像东河村和西河村的村里人是没有这个闲情逸致去踏青的,忙乎着自家的生计。如意在镇上买了一些麦芽糖和红枣糕,自买回果树苗后,请了狗蛋,大壮,狗剩,阿芳,美丽,小姑,加上如佳和自己去荒地里和山上种果树,力气大的挖树坑,有的扶树苗填土,另几个人挑水浇树。忙活了三个多时辰,在荒地里种上了荔枝,山脚下种的是芒果和龙眼,山上种桃子和李子。种完后,请他们吃麦芽糖和红枣糕。

对於村里的孩子来说风筝都是自己做的,准备好准备竹条,纸(是跟曾铁柱要的),细棉线,将竹条用小刀削成约0.5cm宽的薄条,保证能够轻松弯曲,但不断(越轻越好),用细棉线扎架子,最简单的就是扎成“田”字样,蒙上宣纸,在“田”字中间横上两端和中间竖下端穿孔用三根线引出,形成三点牵引线,汇到一点,其中下端线略短。用纸裁出细长条2条做风筝尾巴,一般长度为风筝体长的2倍,根据情况可以裁剪配重。之后可以在上面画上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即可。像如意画的是阳光和小草,如佳的是莲花,儒青的是老虎,如静的是兔子。大家喜欢比较谁做的风筝好看,谁的风筝能飞的更高,等祭拜完,一大群孩子就会聚在河边放风筝。

“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於坟前施放较胜。”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村里人大人会把自制的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象征着自己的疾病丶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老人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过后,田地多的人家继续插秧,像如意家地不多,已经种完了就忙活家里的事就好了。“爹,娘,过完年后抱养的鸡鸭鹅仔都大了一号了,鸡鸭棚还有很多空馀,我们也忙的过来。要不再抱养一批回来养,反正我们也就多割些草喂食。”如佳看到这批鸡鸭鹅长的很快,也只有3,4只伤亡,觉得可以再养上一批。赵子丰对这个没什么意见,刘氏想想那几亩没办法种地但放养鸡很好,再怎么还是能长点野草虫子供鸡啄食,再抱养一批也不错。“嗯嗯,也是,现在家里粮食够,外面野草野菜也多,不担心没东西喂养它们,那就再养多100来只。”第二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