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长安城,商铺林立,热闹非凡。仁心堂的新店开张,门前早已挤满了前来道贺的商户和求医的百姓。
"夫人。"方师爷快步走来,"各地分号都送来了贺信。"
林棠梨接过信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短短几个月,仁心堂已经在全国开设了二十多家分号。每一家都严格按照标准经营,深受百姓信赖。
"这些都是好消息。"她说,"不过最重要的是..."
"是药材的品质。"宋墨寒的声音响起。
林棠梨回头,见丈夫大步走来,连忙迎上去:"夫君怎么来了?"
"来看看新店。"宋墨寒环顾四周,"生意很好啊。"
确实,店里挤满了人。有来抓药的,有来看病的,更有不少是专程来道贺的。
"林大夫!"一个老者挤过来,"多亏了你的药方,老朽的病好多了!"
"是啊是啊。"又有人说,"现在我们看病有了着落,再也不用担心看不起病了。"
林棠梨连忙谦逊:"这都是分内之事。"
"林夫人太谦虚了。"一个商人说,"您开设的这些医馆,可是真真正正为百姓做好事啊。"
正说着,又有人来报:江南的药材已经到了。
"走。"林棠梨对宋墨寒说,"去看看。"
后院药房里,一箱箱珍贵的药材整齐摆放。这些都是各地精心挑选的好货。
"品质不错。"林棠梨检查后说。
"那是当然。"送货的商人道,"我们都知道林夫人的标准,绝不敢马虎。"
确实,林棠梨对药材品质的要求极其严格。任何不合格的药材,都会被立即退回。正是这种严格的标准,让仁心堂的信誉越来越好。
"对了。"商人又说,"江南那边的分号想再扩建。现在求医的人太多了。"
"这是好事。"宋墨寒说,"不过要注意规范管理。"
"大人放心。"商人说,"我们都按照规矩来。而且每家分号都有医学院的学生坐诊。"
这是林棠梨定下的规矩。每家分号不仅要有合格的大夫,还要保证药材品质,价格公道。
"说起医学院。"商人问,"下一批学生什么时候能去各地任职?"
"快了。"林棠梨说,"他们都很用功,相信很快就能独当一面。"
正说着,方师爷又来报:"夫人,西北的药商求见。"
"请他们来后院。"
原来西北的药商听说仁心堂要扩张,特意送来了当地的特产药材。
"林夫人。"药商说,"这些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您看..."
林棠梨仔细检查。这些药材确实不错,很多都是难得的珍品。
"好。"她点头,"这批我们要了。不过..."
"夫人请说。"
"价格要公道。"林棠梨说,"我们开医馆是为了救人,不能让百姓负担太重。"
药商连连点头:"夫人放心,价格一定合理。"
处理完药材的事,林棠梨又去查看账目。虽然生意越做越大,但她始终坚持亲自把关。
"夫人。"管事送来账册,"这是各地分号的收支。"
林棠梨翻看账册,满意地点头。各家分号都在盈利,但价格始终维持在合理范围。
"做得不错。"她说,"继续保持。记住,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人看得起病。"
"是。"管事说,"现在很多人都说,还是仁心堂的药最实惠。"
"那是自然。"宋墨寒说,"这就是为什么朝廷要支持扩张。"
确实,自从仁心堂开始扩张后,各地的医疗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
"对了。"宋墨寒突然说,"北疆那边..."
"我知道。"林棠梨说,"已经在筹备了。那边缺医少药,确实需要尽快开设医馆。"
"需要我派人协助吗?"
"不用。"林棠梨说,"医学院的学生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