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命轮运转,依依不舍 > 第14章 珠蚌植核 红姑医腿

第14章 珠蚌植核 红姑医腿

的。桌上放着一面比饭碗大点的铜镜,一盏铜油灯。后墙倚着一个立式到顶的的超大衣柜。东墙是一排到顶的大置物架子,架上放着一个木托盘,里面有一个陶壶,四只陶杯。最下边靠墙角处摆着一个脸盆架子,放着一个铜盆,搭着一条麻巾。门后有一个不大的鞋架,架上有两双麻鞋。封长青与红姑屋子紧挨着,建筑格局几乎一样,订制的家具都是一样的。只是置物架上摆了很多书,一些大小木盒子。

杨依依准备以后来暂住时,就住后院的西屋。西屋有三间,正面墙上有一门四窗,正门那间当正厅,左手边一间当卧室,右手边一间当书房。

正厅的后墙正中挂着一幅山水画挂轴,跟老夫人要来的。后墙两侧各有一扇不大的花窗。山水画的下方靠墙摆了一架高脚长条几,几上对称放着一对一尺多高的秘色的大瓷瓶,瓶里插着一柄拂尘,这是杨荆送她的。条几前方设一架罗汉床,床上放着两个青色的坐垫,两个青色的靠枕。中间有一个小方坪,坪上放着一套细白瓷茶具。床前还有一个脚踏。东墙上与后墙对称各有一扇花窗。

卧室的北墙是一个后世流行的四柱床,挂着暗红色的帐幔,账幔被铜钩吊开,床上有一对绣花软枕,一条叠好的红绫薄被。床边有一个高脚梳妆台,有三个抽屉,两个小柜,中间空处插放了一个带椅背的高脚椅子。台上镶了一面大大的铜镜,桌上有一个妆盒,一盏带了纱罩的灯。后墙上是一整面的大衣柜,南墙也放着一架小巧的罗汉床。

再去书房看,书房的窗子前摆着一套高脚桌椅,周围墙壁都是到顶的书架与置物架。

杨依依对红姑道:“我一般不来这边住,空置的屋子要防潮,每六七日前后窗要打开通通风。被子枕头每十几日,在太阳下晒一晒。以后我会陆续把自己暂时不用的东西,或是贵重不欲让人知道的物品往这里送,务必看管好门户,这里是我的退路。”

封长红郑重地点头应承。杨依依从挎包里拿出一张纸,对红姑道:“我知道你识字,这是我在别处抄的乘法口诀,珠算口诀,你要尽快背下来。遇到不识的字,问你哥。最好也让你哥背下来,有空了我们共同研习术算,对咱们以后有很大的用处。”封长红高兴地直点头。

匠人们在后院西屋这三个房间测量了很久,然后用纸笔画了施工图,与杨荆商量了几句。杨依依对这些也不大懂,就听他们安排。最后决定在书房的地下建一个小型的暗室,入口在后墙的书架下面。

回来的路上,杨荆对杨依依道:“抄底稿的透光纸到了一批,你领些去,让你母亲开始抄书吧。你准备让她先抄哪些?”

杨依依道:“我正想问问,你们开阳书院的蒙学书有哪些,拿来一些当范本,想先印些蒙学精选。”

杨荆微笑道:“王先生家三代都是开书院授徒的山长,王家在全国都有名气,他们开的书院有资格推荐学子入士。王家的弟子,子侄遍布朝野。开阳书院的费用极高,入院的学生来启蒙的很少,大都是来进修学问,铺平仕途的。因为有些人家里豪富,且家在中兴城的,真有少数几个蒙童,蒙学书有《诗经》、《论语》、《千字文》、《开阳诗选》、《开阳文摘》。我回头就向王先生求来。”

杨依依点点头道:“那最好了。另外,你能不能弄来明年的黄历?咱们在年前出一批黄历。”

杨荆想了想道:“说起黄历,现在用的是大燕历。这归秘书省所属的太史曹管,我能找到人,抄写一份明年的黄历。”

杨依依道:“就这样吧,你找人先抄《千字文》,我母亲抄《诗经》,三哥抄《论语》,让封先生校对。黄历也要你找个字写得好的人抄,实在没有,就只能我亲自抄,我书法可不行,只能用那种印刷体。”

杨荆赶紧说:“不敢用你。我想起一位来,他是书院王先生家的侄儿,名叫王咏,字玉成。二十五岁。因为家里有继母不贤,无人张罗,还没成家。他不但学问好,那书法更是好呢,我们都不及他。你刚才不是问蒙学吗,从年初他来开阳书院教几个蒙童。先生想给他谋个国子监助教的职位,推荐书早上去了,还缺钱财打点呢。我给他高价,他指定能应。”

杨依依点点头:“读书人都清高,或许不会为几贯钱折腰。他要是不应,你就说是为普及教育,让学子们能买得起书。再说,如果他有大作,或诗歌,或解经,或文集,我们免费给他出版,帮他扬名。”

杨荆哈哈一乐道:“就你小丫头心眼子多,见了人才就想着法的让人上套,给你干活,还要承你的情。”

过了一会儿,杨荆问道:“我舅父想要白糖方子,你真的给他吗?舅父虽亲,但咱们的根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