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命轮运转,依依不舍 > 第15章 涮羊肉宴 想图书馆

第15章 涮羊肉宴 想图书馆

木器行大量订制木底板。这样的事岂能瞒得过李家管事人,李义自然听说了,知道外甥要做一件大事。今天又听他们在讨论雕版印刷的事,了解了个大概。他对这事很感兴趣,但又不好冒然去问。盘算怎样才能插一杠子进去,得些好处。

杨荞对雕版这些事完全不懂,也不感兴趣,她对男人感兴趣。一直偷偷地看王咏,越看越觉得帅,吃的有点心不在焉。杨依依没想那么多,她不喝酒,一口一片肉,配着茶水,大快朵颐。

杨依依吃饱了,停下筷子看众人。众人都吃得差不多了,一坛酒也喝完了。杨依依觉得有四姐在,还有王先生也在,今晚不宜谈白糖的事,还是明日找李舅舅说。她站起来问:“大家吃饱了吗?喝足了吗?”

众人起哄道:“吃饱了,喝足了,谢谢杨七小姐的款待。”

杨七道:“那就好,以后,咱们还有相聚的机会。我这个人,没什么大志向,平生最喜欢吃喝玩乐了,我能琢磨出不少好吃的、好玩的,只要大家不嫌弃,我都愿意与大家共享。”众人都应好。杨七宣布今天散宴。

众人都回了住处,因为宵禁,王咏与封长青回不去了,跟杨荆回了春来院。杨茴先送杨七回信处,再回春回院。李夫人看着杨荞跟侍女回屋,吩咐人收拾残局,然后回了江南院主院,李义喝多了,儿子扶他在江南院客房住下。

杨依依回到住处,躺床上却睡不着。回想了一下,据李夫人说,现在的糖可是稀罕物。民间有能人会制饴,价格相对亲民一些。饴据说是用大麦或小麦等粮食发芽后进行发酵,再榨出汁水,经过过滤,熬煮而成。口感胶黏,可制糖瓜,可入药,有润肺止咳功能。

赤砂糖在世面上最流行,大部分是从天竺贩运过来的,因为路远,价格特别贵。

在岭南道有人种甘蔗,南方能人已发明了压榨甘蔗的蔗碾,蔗斗等工具,能生产沙饴、石蜜之类。在塞北边疆等地方有种糖萝卜的,也能制粗红糖。

总体来说,世面上这些砂糖虽然比饴糖更甜,但都是粗糙的颗粒,呈棕黄色,吃起来略有怪味。糖因为制作艰难,加上运输路途遥远,价格非常昂贵,不是普通百姓能吃得起的。

让红豆点了灯,自己把以前用速记符号写的白糖脱色法找出来看。这是她在一本穿越小说上看到的法子,是黄泥水喷淋脱色法,当时很感兴趣,大致过程都记得。自己按着方法,已经在府里的小厨房试验过的,用黄砂糖能制出白糖来,虽没有后世那么白净,但也是比现在的黄砂糖漂亮多了。

大致过程是:当甘蔗汁榨出来时,多过滤两遍,用大锅熬煮。可以制成沙饴。接着,把沙饴放入漏斗形的陶器中,从上淋下黄泥水,利用黄泥浆能够吸附的特性,使其脱色。把糖淋化了,黄泥水沉淀后,把上面清澈的糖水再混入黄泥水,再沉淀,操作几遍后,黄色基本脱去。就是熬糖特别磨人,一边熬一边注意火候,千万不能太大火,糊了就发苦。还要不断观察锅内的糖浆,如果太干,就需要加入一些清水稀释。如果太稠,就要加入水调节。如果出现结块的现象,就要用稻草慢慢搅动。最好在熬糖车间设白灰槽与稻草槽,往槽里倒沸水,石灰与稻草混合后能吸取空气中更多的水分,使糖锅受热时更加均匀。经过慢慢熬煮,水分干了,就结成不规则的冰糖块。冰糖粉碎过筛后就是粗白糖,再提纯去杂质可制成细白糖。这种黄泥不是普通的黄泥,只在深山才能采集到,泥水沉淀三日后,上面微混浊的黄泥水才能用来淋糖。

想了想,又写了一份计划,主要目的是想降低成本。这方面她觉得同时走两条路,最好把糖萝卜引进来,在中兴周边广泛种植,糖萝卜应该就是甜菜,甜菜也可以制糖。甜菜亩产量更大,榨汁更方便。其次还是要在岭南甘蔗产地建厂。再来就是改良器械,改良一下削皮器,用好钢制作中间带刃的削皮刀。改良人力榨汁机,让机器比以前更大,用畜力带动比人工快很多。她画了后世见过的削皮刀图形。榨汁机她不懂,只能提个建议。让李家去匠作园问那那些人,看他们能不能想想法子。

又思索了一下对图书馆的规划。现在的建筑多是土木结构,图书馆里面又全是书籍之类,最怕火。图书馆是文雅之地,最怕闹。选址最好在中兴城的东南角,这里是都城里最偏的地方,房价是最便宜的。居民少,环境安静适合看书。还有活水源,那曲江池占了两坊之地还多,与城外的芙蓉池连通。

在这里买下地皮,建一个大大的园林,在前墙用青砖修一排倒座房,房子给工作人员办工用。正中间开一扇大门,进了门迎面就是三层的图书楼,图书馆整体盖成正八边形。图书馆底层起高台,高台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