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与宇文尚书相谈甚欢,杨蔚却对宇文家有些看法。
席间,杨蔚问:“皇后娘娘赐婚,我杨家可是满心欢喜。看贵府,好似不大高兴。不知道,宇文尚书家是不是觉得有什么不妥?”
宇文尚书连忙摇头,说没有不妥。杨侍郎道:“少胡说。皇后娘娘赐的婚,那是金口玉言。那日我也在御前,皇后娘娘说的话我也听了,便有什么也要忍着。”
宇文尚书笑道:“我们家高兴还来不及呢。我那个老妻,就是个糊涂的。可过大半辈子了,也不能把她怎么着。这个家她说了不算,还是我做主的。皇后娘娘做主的事,她敢抗命,不说是我家,就是她母系的郭家也饶不了她。”杨家人听了,知道郭夫人对这门亲事不大赞同。但两家都没法子,皇后凤旨已下,不敢违逆。
杨依依有了两个武艺高强的姑姑,出门更勤了。初四一早就到了青龙坊,见了封长青,互相拜了年。杨依依拿来三只红木算盘,是让李夫人的全匠坊帮忙给做的。又背诵了珠算口诀,封长青兄妹在年前都背过的,两兄妹记性极好,背的可熟练了。
杨依依笑笑:“先生一向用算筹,我觉得用算盘更方便些。”说着,讲解了指法。自己拨弄着算盘珠子,从一开始一直加,加二加三,加到一百为止。封氏兄妹目不转睛地看着。杨依依又从五千零五十开始减,直至减到零。又边背口诀,边演示了乘除的方法。然后把算盘给了两个人,让封氏兄妹自己去练习。
杨依依拿出四幅陈氏画的经变图,除了原画,还画了线条稿。一幅恰是《弥勒净土婚嫁图》,一幅是仿《弥勒像》,一幅是《弥勒净土长生图》,一幅是《弥勒往生图》。封长青看了连连赞叹,心里也没想到陈夫人有如此画技。杨依依让封长青安排着,把这四副图雕刻出来。
杨依依把李大秀叫过来,还有一个算盘是给李大秀的,连同写好的乘法口诀、减法口诀与珠算口诀。让他尽快背会了,有空了跟着封长红学习珠算。李大秀看着封长红打算盘,觉得有趣。把年前记的账拿过来,让封长红帮他算个总数。封长红认真地看了数据,按小姐教的法子,很快就算了出来。
杨依依问李大秀:“大秀,现在过年,什么生意都好做,你想不想领着厨房众人做点事,发点小财?”李大秀当时就点头了,把几个人集中起来。
杨依依笑道:“咱们离开工还有十几天呢,这十几天闲着也是闲着,我教大家几样吃食,简单又好吃。你们到东西两市那边去叫卖,除去本钱,利润五五开。”众人一听有钱赚,马上都愿意了。
杨依依就分排了任务,让李大秀与两个男厨子到她外祖家,把囤在地窖里的核桃、山楂都拉到青龙坊。又让几个小学徒到江南院找李夫人买了两麻袋白糖拉过来。让杨荆找人拉来一车锯好的竹条,其他的姑娘们在家里削竹签子。
第二天,杨依依一大早又过来了。封长红见她可高兴了:“小姐,我昨天一夜没睡,一直在打算盘,现在我打的熟练多了。”杨依依夸了她两句。检查了一下李大秀的口诀背诵情况,发现李大秀的记性也是非常好的,真是人才呀。
杨依依对众人道:“今天教你们做糖葫芦,山楂糕。”
杨依依让小草把山楂清洗晒干了,又让把核桃仁取出来炒香。手拿一把小刀,在山楂正中间划一个小口,轻轻一挤,用竹签把山楂籽剜出来。示范了几个,就让众人上手了。人多力量大,一会儿就处理了几大盆。
用竹签把山楂果夹了核桃仁穿成串。把水热开了,按一斤水,一斤二两白糖的比例熬成糖浆。待糖浆成小泡形状时,放些许醋下去,再把果串在糖浆上轻轻一转,蘸匀了放在抹了油的石板上冷却,这就是糖葫芦,五文钱一串。
让人把去了核的山楂放在大盆中,在大蒸锅里蒸软烂了,趁热捣成泥。按一比一的比例放入白糖,搅匀了,放在一个浅木盒中抹平了,这就是山楂糕了。等糕凉了,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五文钱一块。
工艺不复杂,众人看一遍就学会了。让厨房两个师傅用稻草与木棍扎了二十个大草把子,把糖葫芦插上草把子。
待东西两市中午开市后,让李大秀拉了车,领着小学徒们去西市销售,杨三娘和姜厨娘拉了车,领着几个女学徒去了东市售卖。
男孩子们还好点,到了西市一吆喝,生意真是好。女孩子们还有些脸皮薄,到了东市看见人多,就别扭起来。还是姜厨娘上了年龄,不在乎面子,教着姑娘们。
过年期间人多,小孩子手里有压岁钱。见了新奇的吃食舍得花钱,生意还是不错的。等散市了回到青龙坊一算账,营利不少。一共卖了一千三百多份,得钱六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