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命轮运转,依依不舍 > 第34章 卖书顺利 建食品厂

第34章 卖书顺利 建食品厂

号院是杂工维修部。有二十位工作人员,木工、泥工、铁匠、石匠,还配了全套的工具。后院是这些人的住处。

第二排:五号院进行干制肉的实验,这是将来的制肉车间。从益州、辰州、夷州那边请来的,善于制腊货和肉干的几个师傅,又搭上五十个学徒,进行包括牛肉干、兔肉条、鸭肉条、猪肉干、猪肉松、腊肠、腊肉、腊鸡、板鸭等一系列肉食的制作。主要方向就是重口味,易保存,能长途运输。

六号院是挂面车间,二十台中型的手工面条机,全部放在制面的车间里,两进院子刚好有十二个对称的房间,每个房间放一台。八十名员工,四个人一组,全是青壮年的男子,制作挂面。

七号院是炸面车间,油炸面其实类似后来的方便面。这个好办,把姜厨娘调过来领头,在来报名的军士遗孀中挑了三十位干净利索的,让她们把挂面车间制出的细面略煮一下,五分熟就捞出盘成饼状,晾干水份,在七成热的豆油里炸酥就成了。用油纸包了,每块面饼配上一个用小竹木盒包装的调味料。调料包主要是精盐、秘制的干海鲜粉、些许咸味猪肉松、干紫菜碎、烘炒的干葱香菜碎。每五块面饼放在制好的木盒子里,要卖上三百钱。

八号院是糖果车间。主要制作压缩饼干,没有电烤箱之类的工具,这饼干制作与后世的不能比,但原理也不难。就是把芝麻,核桃,榛子,松仁几种干果,炒熟磨碎了,合了炒熟的豆粉和麦粉,加了大量的黄糖粉,麦芽糖,放在方形的槽子里,加热一下,用重力压成一个个方块,用油纸包好,放在制好的木盒子里。也制作几种味道不错的糖块,主要是话梅味、青梅味、山楂味、桔子味、苹果味、人参味、牛奶味六种。买了一个会做怡糖的顾嫂子当领班,培训了几天。再从军士遗孀中挑了四十个手灵手巧的妇女进行操作,很快就上手了,制作灶糖、芝麻糖、龙须糖。

第三排:九号院是煎饼制作车间。打头的是从青州与淄州请来的两位师傅,配了三十个学徒。师傅们老家主产麦子,特别善制面食。杨依依跟他们讲,主要材料是麦粉和芝麻,制成薄薄的饼,贴在在特制的泥炉里烘干。这样的饼不易腐坏,适合在路上食用。还把以前制月饼的炉子让师傅们参观了,原理明白,师傅们改良出一种特殊的炉子,很快就生产出了类似后世的周村烧饼。

十号院是制粉车间,主要生产粉条,粉皮之类。院子里搭满了晒架,用来晒粉条。百十个细竹杆扎成的晒床都斜倚在后院墙上。一位张大娘是领班,下面三十位中年妇女。

十一号院是是磨粉浆的车间,招了二十个壮汉,十个半大的小伙子。几个小伙子每天负责挑拣原料,泡豆子。每两个壮汉负责一盘磨,两头驴,用来磨浆制粉。

十二号院是豆制品车间,主要生产豆皮,腐竹之类。一位吕嫂子是领班,下面有三十位中年妇女。

第四排:十三号院是女员工的宿舍,三进院子有十八间房,配上双层上下铺的床,每间房可住十个人,能住下一百多人。

十四号院是职工食堂,有十个厨娘,与工地的伙食差不多,供应一日三餐。开水全天供应,傍晚帮众人烧大锅的热水以供擦身和洗漱。

十五号院是男职工宿舍。布局与女宿舍差不多,每屋住十个人。

十六号院是包装物仓库。本来想做车马房,因怕养牲口有味,杨依依让把牲口养在曲池坊的车马店里,每天一早再牵过来。

这些员工,进厂时都签了合同,要保密技术。作息时间都订好了,每天卯时三刻起床,到食堂吃早餐,辰时上班,上午工作两个时辰,午时三刻吃午餐,午休一会。下午未时开始上班,工作两个时辰,酉时完工。不工作时可以自由活动,戌时吃晚餐。每月轮换着休假两天,可以回家看看,洗个大澡,逛逛西市。

食品厂发工资在每月的初八,过节时也有假期,加发节礼。每一季发两套应季的工作服,需要保持清洁。

李夫人一直关注着杨依依的动静,早从英王这里听说了食品厂这事,寻思着要分一杯羹。杨依依也好说话,让李家保证白糖、精盐、麦粉、豆类、豆油、干海鲜的的优先平价供应,以这几种主要原料的供应占两股。李家挺满意的,双方签了合同。

李家得了杨依依的指点,也趁机生产了大量的铜锅,砂锅,让英王帮忙运到北方去,开了几家食肆,专卖各种锅子。虽然不是冬天,生意依旧红火的不得了。北方人本就喜食牛羊肉,平常多是白煮或烧烤。

现在吃铜锅,切得薄薄的肉片,就着沸腾的高汤一涮就熟了,沾上用芝麻酱、韭花酱、酱油、蒜沫、芫荽、葱油之类调的秘制蘸料,真是好吃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