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的绿茶。点心香甜可口,绿茶清香润喉。皇后问:“这就是你说的好茶吗?”
杨七点点头:“回皇后娘娘,天下好茶众多,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是江南李家的茶山产的一种绿茶,因那附近有个龙井村的传说,就取名龙井了。过几年,还会有更多的好茶孝敬皇上、皇后。”
皇帝道:“我听你伯父说,你姑姑家的茶山让你包了,产的茶都卖到外族去了,你可赚大钱了呀。”
杨七道:“回皇上,这也是托了皇后的福,才想起弄茶叶,贴补图书馆。一个国家要兴旺,没有文化可不行。对大多数百姓来说,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开图书馆也不为了赚钱,就是想提高百姓的文化程度。读书才能明理,识字才可能有所创新。还有各行各业,都要传承,书籍也是个好的载体嘛。就说这才第一座图书馆,那钱就花的多了去,光靠借书证那点钱,多少年也回不了本,何谈营利。我只好做点副业,弥补弥补亏空,也给入了股的股东们一个交待。以后机会到了,还想建第二个,第三个,建更多的图书馆呢。”
皇帝一听点点头:“说得好,朕是支持小孙女的。皇后,让采办处向杨七购买茶叶,咱们也为建更多的图书馆尽点心意。”皇后点点头。其他人也只好拿出态度来,承诺向杨七购买茶叶。
杨七笑笑:“多谢各位叔伯,多谢各位大人。诸位放心,只要认可我的茶叶,我一定给各位一个优惠的价格,只有市面价格的七折,每年还赠送一份年礼。”
图书馆开业后,众伙计忙得不可开交。没办法,临时从英王那里借了几十个人手来帮忙。办证的人也多,借书的人更多。印刷厂也跟着忙的两班倒,一刻不得停歇。
八月是个很忙的月份,田里的农民忙着收秋。杨依依很忙,图书馆那边忙着,印刷厂忙着,食品厂忙着。
英王府与宇文尚书府更是忙,中秋节都没好好过,因两家选定的成婚时间是八月十八。那天,未时新郎上门,申时半新娘出阁,酉时整新夫妇到夫家,酉时三刻行正礼。
两府里商量好,八月十二那日送嫁妆。得了消息后,杨荣和杨荀提前就向军中告了假,杨荣打头,领着杨荆、杨蔚、杨茴、杨荃、叔父家的杨荀,只杨蒿太小,陈氏不放心就不让去,那小子在家哭了半响。
杨荣拿着嫁妆单子,众兄弟骑马压阵,大管家带着长长的抬嫁妆队伍,一起把杨芙的嫁妆送过宇文尚书府。
杨芙的嫁妆非常丰盛。这是英王府的长女,英王府第一次嫁女,很当回事。除了公中的五千贯钱,老夫人给了三千贯,英王私下给了三千贯,英王妃又从自己的私产中给贴了三千贯钱。李夫人财大气粗,与杨芙关系还行,给添妆二千贯钱。杨姑母也给添了一千贯钱。
皇后给两家面子,特赐了两抬嫁妆。御赐的嫁妆自然是抬在最前面,第一抬的托盘里有一个白玉的如意,一个青玉的花瓶,五件套牡丹花样的黄金首饰,一串黄豆大小的南珠项链。第二抬是八匹茜罗红色的提花绸缎。寓意着如意平安,富贵吉祥。
嫁妆单子上,第一大项是房地产,杨家在同州买了一个七百亩的大农庄,在开化坊置办了一座极大的宅子,老夫人给了通济坊的一处三进宅子。英王妃让人在西市盘下来一个食杂店,专营李家提供的食杂原料与杨依依食品厂的各种食品。在东市盘下来一个工艺品坊,专售杨依依批发过来的各种工艺品。
第二个大项是家具。杨七给出的主意,画的图纸。李家木器行接的活儿,用的最好的木料。卧室里订制了一架红桧木的拔步床,都是雕刻完成,挖好槽的零部件,要是组装好了,大小像一座小房子,连门也未必能进去,所以只能送过去以后再让匠人组装。陈氏还添妆一架紫檀木四扇大屏风,上面镶了她亲手绣的四季图。起居室内是一组香樟木组合大衣柜,一组香樟木书架,一组紫檀木的博古架。两张花梨木的矮几。待客厅是一张紫檀高条几,一个鸡翅木长坐床,一个同料的小方几,和一个脚踏,还有两张带栏的改良款花梨木胡床。
第三项是首饰、衣料。杨芙自己的首饰衣物本来就多,加上各种添妆的首饰、衣料,就更多了,算下来有一百零八件首饰。家里的姐妹们,外祖家的表姐妹们都给添的小东西。几处长辈们都是添的实惠东西,多是首饰或衣料。各种衣料、丝帛装满了十个大箱子。
第四项是书籍字画,文房用品之类。杨依依给了全套的雕版年画,经变图,一大车印刷厂出品的书籍。加上家里给买的孤本字画,杨芙自己收藏的书画,共装了五个箱子,还有三大箱子文房用品。
第五项是交通工具。四匹骏马,全套配件。四头牛,两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