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老夫扑过来。老夫人虽然年过七旬,但她是武将出身,随儿子出过征过的,平日也会练习武艺,强身健体。区区郭氏,没有武艺,只是寻常凶悍,养尊处优多年,除了心里还有股子狠劲,身子却是虚的。老夫人操起龙头拐,狠狠一通打。要不是看她是宇文基的亲娘,能把她打残了,这会儿,郭氏只有呻吟喘气的份,哪有还手的余力。
在场众人心里暗乐,解气的很。平日郭夫人是个滚刀肉,在府里横惯了。主要是她丈夫现在位高权重,看在老尚书面子上没人招惹她。她在府里辈分又长,自已又不尊重,别人只能叹气,白受她的气。
英王老夫人,是宗族中的长辈,又与国有功。圣上见了也得尊一声老嫂子,在老王爷灵前亲赐了龙头拐,可以说上打昏君,下打奸佞,打死了都白搭。
宇文基跪在老夫面前求情:“杨祖母,请息怒。家母如今上了年龄,脑子有些糊涂了。”老夫人这会也些喘气,就停了手。
宇文尚书吩咐:“快扶回去,请大夫。”
兰老夫人怒道:“好话不听,仗势欺人呢。我看你仗的谁的势?再敢欺负我孙女,我这龙头拐不认人的。”
老夫人拄着拐,英王妃扶着婆母立在当院,杨家人抓紧时间搬东西,除了屋里的几样大家具一时搬不了,其他东西都点齐了。宇文基也把自己的东西列了单子,一并搬了,一行人赶车的赶车,骑马的骑马,抬着东西,浩浩荡荡地往绿芙小筑去了。
众人到了绿芙小筑。老夫人与英王是第一次到这宅子,面积比普通的宅子大一倍。高高的门楼很是宽大,新挂的匾,大门左右对称有四大间门房。
进了大门,正对着的是一条南北向的通道。铺了青石板,直直的通向后门。通道左右对称六个大院子。
东边第一个院子,挂匾上写清正朴实,里面是四合院规制,正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小操场,围着操场种了一圈松树,这个院子住了一众女护卫。杨芙道:“你们昨日也没休息,今日又闹到这会子,不用跟着我,都歇歇去了。”十六位女护卫行了个军礼,走入清正院。
西边第一个院子,挂匾上写着平安兴旺,里面有车库、马厩、柴房、料库,还有七八间宿舍。杨芙让把牛马车赶入这院。
东边第二个院子,挂匾上写着紫气东来,是主家正院。一众人到了正院,也是四合院的格局。门房五间住两个婆子,几个丫环。院子正中间是一个圆形的花坛,中间种一株红梅,未到花期,枝繁叶茂。围着梅花种了一圈月季,此时有开有落,月季外围是一圈菊花,这会儿开的灿烂。东屋三大间,大檐,高挑,正中一间最大,是个正厅,厅门两边对称开窗,门前种了两株石榴,果实快成熟了。正厅左手边一间是书房,正面有门有窗,前面种了几十杆青竹,右手边一间是净房,门前种了一排一人高的花椒。净房旁边角落有一隐蔽的茅厕。
大厅里面的布置简洁大方,对着门的墙正中挂着一幅牡丹富贵图,附了一幅对联,“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之时动京城。”看落款竟是皇后娘娘亲笔。
杨芙让老夫人坐了正中的紫檀木大坐床,英王夫妇坐了左手边的第一个罗汉床。杨荣与杨依依坐了右手边的第一个罗汉床。杨芙夫妻坐了左手边的第二个罗汉床。床上都铺了暗红色镶玄色边的座垫,正中设有一个绿檀木小方几,。
原留在这里的一个小丫环碧桃,送上茶来。今年新的雨后龙井茶,无瑕的白瓷杯。老夫人看杨芙一眼:“不用管我们,你去屋里把衣服换了,洗漱一下吧。”
红香绿玉应了一声,扶起杨芙回了北屋。北屋有廊,高阶,上首有两间主卧,中间一间是化妆室,下首两间是内库房。门前阶下种了一排牡丹,花期已过,枝叶葱茏。一众人正往库房搬东西呢。南屋五间,有三间是小厨房,一间是茶水房,一间是杂物间。
绿芙小筑是英王妃委托崔家人帮忙前买下的,看房的杨生财媳妇进来给众人见了礼,这妇人很会说话,给老夫人大略介绍了一下。英王妃让杨生财两口子负责修缮,杨七小姐也参与了一些意见,设计了一些家具。比如书房里设了高脚桌椅,整面墙的书柜、书架、博古架组合,还有一个特大的沙盘。卧室里也是一套拔步床,比抬到宇文家的那个床还要大,还要好看呢。化妆间里,一个十开门的大衣柜,一个半人高的穿衣铜镜,还有一组叫沙发的怪家具。光这些家具就费了不少事,还是李夫人帮了忙,当然那钱也花的不少。
李夫人说就是杨大小姐宠着小七,由得她折腾。原想着,主家也不能上这院里住着,这不是白费钱吗?没想到,才新婚第二天,就能用上了。
西边第二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