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放心,我早给红姑打算着呢。现在她还小,又没有父母,先生也未成家,急急地赎了她作什么?奴籍虽不好,到底可以先罩着她。你那狠心的叔父和族人,没有人敢来寻她的麻烦。等她到嫁娶的年龄,我会放了她的身契,恢复她良民的身份。”
封长青寻思了一会儿,才点点头:“您说的也有些道理,先依着小姐的意思吧,希望杨七小姐说话算数。”
杨七道:“倒是先生,过了年就二十了吧,要是有合适的人,可以娶亲了。我说过,青龙坊四号的那个院子将来是要给先生的。先生要成家,现在就可以给你。”
封长青看她良久,才道:“这一年多,天天忙,哪有心思成亲。过几年,等印刷厂更稳定些,再说吧。”
杨依依这边算计的挺好。却不知,早有眼红的人盯上了杨家。
皇帝看着殿上几位御史在慷慨陈词,内容是杨家以慈善为名,实际上是在经商获利。中兴城一共就一百零九个坊,他们家办的生意几乎占了四个坊。四个坊内的百姓无故被驱逐,杨家是要做什么?
皇帝解释道:“图书馆的建立,是朕与皇后同意的。曲池坊的地还是皇后恩准免费提供的。那个坊因为偏僻,里面根本没修建什么房舍,有些流民与市井乞丐在那里临时搭了些棚子,不存在驱逐百姓之说。有图书馆,必要有书源,印刷厂也必须要建,以后还要扩大规模。”杨尚书擦了一把汗,英王点点头。
英王道:“陛下说的极是。图书馆就不是赚钱的生意。印刷厂虽赚点钱,但主要与图书馆相辅相成配套使用的。再说通善坊内建医馆,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那是为了救人的。家母为了支持建医馆,不但撺掇着娘家借了钱,把以前的女子后勤队的人员都找来了。连晋王殿下,还借给医馆一大笔钱呢。建医馆就是往里扔钱。要不是陛下与娘娘支持,我都不愿意。”
一个御史冷笑道:“英王巧舌如簧啊,你那燕兴邸,明明赚的盆满钵满的,却只说建图书馆与医馆这样的事。”
英王把手一摊:“众位不是奏告我们杨家嘛,这燕兴邸可不是我杨家的生意。我就是个代管,是陛下恩准 ,晋王殿下的主管。旨在充盈国库,积蓄国力。顺便安置一些军中退下来的军士,给各地府兵赚下点军费。”
又有一个御史道:“还有通济坊的依依食品厂,每天两班倒,大车小车往外出货。这不是与民争利是什么?”
英王道:“依依食品厂也是向陛下皇后娘娘报备过了,厂里用的人都是轻伤退伍军士和军士遗孀、孤儿。通济坊的地皮还是娘娘用钱买的,娘娘把这地皮算入了一股呢。不过,皇后娘娘可不要分红,都拿出来救济伤残军士及家属呢。生产的产品大多数都发往军中了,改善军中的伙食,增强战斗力嘛。我是军人出身,知道将士们辛苦。只怕有些人,才是居心叵测,想从中做梗吧。”.
有个御史道:“图书馆我去过了,那些门房都外设窗口,内设门店,茶叶、茶具、乐器、扇子、年画、绣品、风筝、糕点、什么都卖,一楼更是图书、绘画、文具都售,还承接印刷业务,分明是经商营利。”
英王道:“对啊,建图书馆花这么多钱,什么时候能回本啊?运营图书馆不是为了赚钱,但也不能年年白往里赔啊,到时候赔不起了,岂不是要关门了。”
这伙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把皇帝都看乐了,他拍了一下桌子,道:“既然今日闹上了御前,少不得我就作主了。虽有不许官员经商一说,但国之所需,民之所需,总要有人去做。图书馆、通善医馆、依依食品厂都有皇后主管,杨依依打理,谁也不许把手伸进去。以前朕戎马半生,坐了这天下。为国厮杀的军士及家属,就是国之根,能为他们做事,朕都支持。现在天下天平,为民治病,为天下人好的事,就是国之本,朕全都支持。”
皇帝一句话,把皇后这尊大神往上一压,那些蠢蠢欲动的人都不敢再蹦跶了。杨依依听了英王的讲述,也乐了。倒是要借一借这股东风了,把四个坊的地皮全拿下来。落在老夫人,大姐姐手里的好办,两人都是无条件支持她的。李夫人那里也好说,只要利益够,可以合作。其他的人就让晋王以皇后的名义去办,要钱给钱,要房给房。
杨依依把想法跟英王一说,英王道:“小祖宗啊,你可真会打蛇顺杆上。都这么大盘子了,还要扩啊?”
杨依依道:“现在有皇上开口了,还用了皇后娘娘做了压山石,咱们底气多硬啊。这些地皮掌握在咱们手里,做事更方便。在中兴城,也就这四坊之地,我不敢再扩大了。等明年,手里积攒了钱,我要到洛阳建图书馆与印刷厂了。”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