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让人挨个给两家父母家人报喜呢。听了这话有些不明白了:“芙儿,你的意思密而不宣?为什么呢?”
杨芙点点头:“也不是密而不宣,只是行事要尽量低调些。你一向单纯,不懂人心的复杂。咱们有孩子了,咱们自己高兴,别人可不见得都高兴。比如说你大嫂,宇文家本只有她身边有嫡出子女。现在咱们有了孩子,她未必高兴呢。你二哥,鳏夫一个,咱们去报喜,不是戳他的心嘛。你父亲或许会高兴,可你母亲兴许会给你安排几个女人塞过来。她一向不喜欢我,要嫁妆没到手,还连累了娘家,你觉得她愿意听到我的喜事吗?”
宇文基点点头,表情沉重。杨芙又道:“我娘家大哥大嫂成亲三年多了,没有子息。我二哥二嫂也成婚一年多了,还没有动静。咱们才成亲几个月,就出这样的喜事,我不想让她们看咱俩高兴激动的样子心情郁闷。本来杨七小孩子一个,不知道也罢。只是,女子生产,生死攸关,或许要用到她的医疗团队,才不瞒她。反正吧,肯定瞒不住我娘家人,就是尽量低调,若无其事的就行了。”
今年英王在家过年,更热闹一些。英王和英王妃现在看杨依依,越看越顺眼,给的年例比其他孩子多着好几倍。李夫人今年把郭家的产业拿下,心情着实美的很,给杨七的红包也比别的孩子大的多。
杨依依得了老夫人和英王妃的重赏,心情很好。好听话一连串地说,逗的这几位笑得肚子疼。
李夫人心里别扭自己平妻的位置,一般是找借口回避与众人同庆的。杨七得了李夫人的重赏,想着去当面谢谢她才好。
要进宫领宴时,杨七跟祖母说,她有些不舒服,就不进宫了。祖母觉得杨七最近风头太劲,有些人肯定不服。宫里人员复杂,杨七又是个惹祸的苗头子,不去也行。
这天下午,杨依依就去李夫人那里玩去了。李夫人见了她,照样是一通逗弄。李妈妈早张罗上来很多糕点、果子、茶水。
杨依依跟李夫人说的大多数是生意上的事。比如:李家在东北、西北开了很多火锅店,生意好的不得了。李夫人自己在东市、西市那边开的火锅店,生意也特别火。用的原料很多是依依食品厂的产品,用的调料中,芝麻酱与芝麻油都是从陈家进的货。杨依依听了,知道李夫人是在跟自己拉近乎,就笑着点点头。
李夫人又说了新买那些房舍和庄园土地。那些庄园冬天虽然没有出息,但杨依依设计了暖房,种豆芽和反季节蔬菜。在庄园的屋舍里改建了土炕和火墙,还让窗户上用一种透光的油纸糊。这种暖房当然不如后世的大棚好用,只能种些蒜苗、韭菜、小葱、菠菜、油菜、小白菜,发些豆芽。但是这些青菜、豆芽下火锅却是极好的,大冬天,除了白菘、萝卜、芜菁、干菜之类,没什么菜。能吃上湛绿新鲜的小叶菜,那可太美了。再包些韭菜馅的饺子当主食,店里的生意好的不得了。
这些不说,杨依依还指挥着庄子上的人建了豆腐坊、榨油坊、磨坊、手工挂面坊。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庄子上的人干得很认真,真是吃苦耐劳。李夫人有利可图,养活这批人也不觉得心疼了。熬过这个最难过的冬天,到春天,地里活儿就用的着这些人了。
杨依依看唠叨的差不多了。就笑嘻嘻地开口说起另外的事:“今日得夫人的赏,这心里是感激的很,我亲爹亲娘都没夫人舍得呢。”
李夫人笑道:“知道我疼你就行了。再有好事,就想着我,我还能亏待了你。”
杨依依道:“就是说的,眼下就有一件好事。二姐、三姐的婚事都定了。下面就论到四姐姐了,我这里有个合适的人选。”
李夫人眉毛一挑:“谁呀?我认得吗?”
杨依依道:“夫人自然认得,就是太学里那位王咏先生。上次来过,夫人还有印象吗?”
李夫人想了一想:“原来是他。怎么就想起他来了,合适吗?那人长得挺好,现在好歹也做了官。可家境实在一般,还有个难缠的后母。”
杨依依道:“长得好,有学问,做了官。这三个条件不好吗?何必管他的家庭条件,又不去他老家过日子。夫人细想想荞姐姐的情况,找这么一个,更合适。反正,我是看不上那些名门望族的,一个个眼高于顶,对新妇百般拿捏。”
李夫人听到这里,脸色一沉。这话说到她的心虚之处。李夫人出身商户,说到大天去,只能算是个平妻,比贵妾略强些,比填房还不如,总有个原配嫡妻压在头顶上。所出的子女,也不如原配嫡出。儿子还能博个官身,女子的命运就更惨些。
杨荞长得美艳,有点脾气,算账管家勉强学了一些,若说学问和心胸,却是不大的。李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