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附的信中,说是大夏国的特产,大燕这边称为青金石。这串项链,名为青金攒珠,是他的同袍与大夏发生冲突时所获。在一次共同作战中,他杀了两进两出,救了那人。为感谢他的救命之恩,送给他的。他一个大男人,不戴这些首饰,自然是要留给媳妇的。
李夫人逗她姑娘:“你说,这尉迟殿臣手里到底有多少好东西。怪不得杨七说,要是她年龄合适,她就嫁了。”
隔一日,尉迟殿臣送来两只玉镯子。一只绿莹莹,另一只红润润的,打磨精细,光泽很强。附了信,说是南征时,骠国商队遇溃散的乱军袭扰时,恰被他救了。帮他们夺回货物,护送到了安全的地区。那商队的头儿,十分感激他,把这对鸳鸯镯子送给他做纪念的。这是骠国特产的玉石,当地人称为翡翠。红色为翡,绿色为翠。他也不懂,女孩子应该喜欢。李夫人看了非常喜欢,拿过来那只绿的就戴在手上,说什么也不给杨芥,把杨芥急够呛。
总之,婚前一共也没剩几日。那尉迟殿臣天天送东西过来,有时候是奇珍异宝,有时候是自己抄写的诗歌,有时是亲手做的小饰品。杨芥也从一开始的怨恨,到犹豫,到收藏,到跟李夫人争东西。
不过,杨芥哪里争得过李夫人。李夫人也乐够呛,没想到嫁个女儿,还能分点奇珍异宝呢。她已经争得翠玉手镯一只,孔雀石两颗,猫眼碧玉戒指一只,东珠耳环一对,鸽血红宝石巴掌大原石一块,紫水晶原石一大柱,紫黄双色水晶吊坠一个。
英王府上下都认为,杨芥因为这桩婚事,受了很多委屈,给她准备嫁妆都是认真的。李夫人内心深处也觉得有点对不住二女儿,添补的东西也多。
房产是春芥院,地产是春芥香园,还有西市两家店铺。家具用的是最好的木料,衣服是上好的丝绸。首饰都是精品,压箱钱一大半是黄金。就这,英王还心怀愧疚,偷偷给添了一万贯。其他杂七杂八的都是极好的。杨荆、杨茴也给搜罗了不少好东西添妆。
杨芥一看自己的嫁妆这般丰厚,就动了其他心思。跟李夫人说,她想把嫁妆直接送到她的春芥院。她信不过义王家的人,义王贪财好色,对尉迟殿臣不好。那个继母更差劲,小门小户的,会觊觎她的嫁妆也不一定。
李夫人有些为难,这也太不合规矩了。当初荞儿出嫁时,那王咏家条件实在不好,在中兴城没有房产,其实是王院长自己提出来了让儿子住春荞院。这义王家咋说也是封了王的,有义王府。家里子女又不多,平白住到女方家,又不是倒插门,十分不妥。
杨芥看着细弱漂亮,也是个倔强的,就给尉迟殿臣写了一封信。尉迟殿臣很快回了信:好吧。我同意,只要你愿意跟我过,嫁妆放在哪里,我不在乎。我要的是人,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尉迟家炸了锅,听到嫁妆不入府,义王一蹦三尺高。尉迟殿臣冷笑道:“怎么?还真让杨家料中了,父亲想贪儿媳妇的嫁妆不成?那可是英王府,他们家的姑娘,咱们可不敢怠慢。宇文家和郭家的下场,在那里放着呢。”
义王道:“你能耐,你就滚出义王府,也别继承老子的爵位。”
尉迟殿臣讥讽道:“您那个不大不小的爵位,儿子继不继承的又能怎么样呢。分出去也可以,这些年,我也是南征北战,所得的俘获与赏赐,义王府必须还给我。我要养家糊口,男人不能吃软饭。”
义王不干,父子俩闹得不欢而散。老夫人早看不上儿子与后娶的媳妇作妖,天天欺负自己亲手养大的好孙子尉迟殿臣了,就说她作主,干脆分家吧。
隔天,尉迟殿臣就跟族中的长老告状了。族老们得了尉迟殿臣的好处,又得了老夫人的话,全都同意分家。
义王还要闹腾,还是继夫人劝他,尉迟殿臣不好惹,分了家,他搬出去也好。其实,那女人倒真是巴不得尉迟殿臣赶紧滚蛋,给她的儿子腾地方。有了这个机会,当然是乐意的。
家里从老到小都要分家,老夫人态度坚决,天天给义王脸子,急了还破口大骂。关键是尉迟殿臣这个儿子,听他未过门媳妇的。义王拿长子没招儿,打又打不过,说又不听话。义王妃又一个劲的游说,其他两个子女也是一脸赞同,义王一个人,胳膊别不过大腿去。
义王挑挑捡捡的,给尉迟殿臣两个不怎么样的庄子,青龙坊一个破烂的三进宅子。还有一万贯钱。尉迟殿臣说他马上要娶亲,还得给个举办婚宴的钱。众族老都说应该,没法子,又给了五千贯。尉迟殿臣说自己屋里的书、兵器、陈设将来也得拉走,又把义王恨的咬牙。
尉迟殿臣约了杨芥到曲池坊的车马店,两人开了个雅间,一起吃了个饭。尉迟殿臣道:“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