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英王府果然分家了。英王得一半家产,其他四个儿子分另一半家产。老夫人要跟着大儿子,老夫人的私产还是由老人家自己管着。
萧家人找麻烦,杨七暗里让人挡了回去。陈氏不肯合离,也不敢告状,更不敢回府。杨七对杨侍郎要求,伺候陈氏的人,伺候杨蕴的人,依侍郎府里同等的月例,按时送过来。陈氏母子的月例不要东西,全折成钱,陈氏每个月二十五贯钱,杨蕴十岁之前每个月十贯钱。等杨蕴长大了,再议以后的事。杨侍郎看陈家人一副拼命的样子,只好同意了。萧美美到是高兴了,杨家分家,侍郎府分了不少家产,虽只有八分之一,可这是世家大族,有底蕴啊。
可惜萧美美没高兴多久,皇后下旨了。申斥萧家教女无方,萧美美不守妇道,是无德,造谣生事,是不法,诋毁家姑,是不孝。即便夫婿子嗣立下不世奇功,此生也不得加封诰命。
皇帝又正式颁旨:杨侍郎夫人陈氏,自归杨氏,容忍勤俭,心灵手巧。生育有功。特封江州候夫人,随夫品级。其子杨蕴,立为江州候世子。杨荀,不仁不孝,念两代英王的功勋,不降罪。命去宕州府军中任参军,自谋出身。即刻上任,妻子随行。
杨侍郎接到旨意,心中叹息,这真是命呢。心里觉得对不起前夫人,可皇命难为啊。萧美美、杨荀先后接到皇后与陛下的旨意,杨荀傻眼了,萧氏哭得半死。
杨荀夫妻走后,杨侍郎也不肯去接陈氏。此时心里恨透了陈氏、杨七,还有陈家那老太太。家中无人当家,只得让妾室韩氏暂管家务,妾室姜氏协理。
有意思地是,英王府的长媳王氏三天两头去看杨蕴。每次都拿很多东西去,还要抱抱那小子。英王妃很不满意,对王氏说,离陈氏远一点,别叫她冲撞了。
王氏道:“王妃,五叔母绝对是命好的,您莫听萧家胡说。您瞧陈氏的三个孩子,两个男孩都有爵位继承,一个女儿如此优秀。能生出这样的孩子的女人,命还会不好吗?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看蕴儿就喜欢,虽是兄弟,心中跟儿子似的看待。你说我,四妹妹,五妹妹也天天在春劲院说说笑笑呢。”英王妃拿她没办法。
过了清明,杨荞来报喜信,怀了身孕,两个多月了。
过了上巳,杨芥来报喜信,怀了身孕,两个多月了。
端午过后,王氏忽感身体不舒服,时常觉得燥热,胸闷恶心。找孙小宛看,果然有了身孕,不到两个月呢。把英王妃高兴坏了,只嚷着要众人好好照顾世子夫人。
到了乞巧节,郭氏那边也来了喜信。说是怀孕了,下个月要回来养胎。英王妃听了更是高兴。
老夫人也说,这杨蕴是个有福气的。他一来,领来了不少侄子侄女,家里的喜信频传。
过了中秋,通善医馆终于开业了。杨七忙活了几个月了,刚松了一口气,有人来报,杨蓉就要生了,还有些难产的征兆。
把张家人急不行了,张长逊亲自来了医馆,请孙小宛过去看看。还是杨七说,这医馆药草和设备都齐全,人都是专业的,还是把二姐送妇幼医馆来吧。
胎位有些不正,荷花给杨蓉正胎位,痛得杨蓉直叫唤。折腾了两天一夜,吃了好几剂催产药。在八月二十六,亥时一刻,生下了一位公子。远在边疆的张氏夫妇听了非常高兴,给孩子取名张远征。
今年风调雨顺的,几处庄园土地都收成甚好。把庄子上的人累得不要不要的,但心里充满丰收的喜悦。
幸好,尉迟殿臣给她送来一批人,也是以前在战场打过仗,后来被迫还乡,现在混的不太好的退伍军士们。
杨七和李夫人天天安排着吃烩肉菜,蒸肉饼。人干活这么累,当然要吃好一些,不然还不得累趴下了。
今年增加了瓜果的种植,收的果子,各亲戚家送了一些。皇宫订购了一些,各大户人家订购了一些。其余的捡好的都窖藏起来,品相不好看的制成果脯,每天送些送到不舍茶楼去。
杨七在尉迟殿臣那块山地上建了酒庄,杨七的酒庄里,第一批酒也出坛了。不如人家酿的好喝,酸涩味重,还需要改进。杨七没法子,只能低价处理掉,没赚到什么钱。酱园子,生产出的各种酱还不错,小赚一点。饴糖厂,各样饴糖品质都不错,通过燕兴邸和张氏牙行,卖到了千里之外的夷族。
依依花园就是从杨茭手里买的那个农庄改的,主要种的是各色各样的牡丹、玫瑰、月季、菊花。几百亩的规模,看着就漂亮。每个花季,都有许多人来看花,买花。庄里种的花儿,着实卖了个好价钱。杨七还在图书馆后园子里办了几次花展,赚足了钱。
杨七承包的尉迟姐夫家的两块沙地,全种的瓜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