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夫人着急道:“家里成年的孩子,都各自嫁娶了。杨依依也不能一个人老在家呆着,错过了花期,不成了老姑娘?”
老夫人讽刺地一笑:“你不是心里只有两个儿子吗?杨七嫁不出去,就没有后代。百年之后,她的钱财最后不都得给她的两个弟弟。她要是嫁了去,生了自己的孩子,她的钱就跟你和你的儿子没有一点关系了。”
陈夫人一听,马上噎住了。想了半天,给老夫人行了个礼,神情古怪地回去了。从那之后,再也不提杨七的婚事。杨依依自己,也不在乎自己的归宿。前世,她是个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不慈,父无能,弟弟自私。为了那个家,熬成四十多岁的老姑娘。倍受家累,生的渺小,死的窝囊。现在穿书一世,事业有成,有了这么多钱,还不受家累,也就知足了。
杨茴是三月底回来的,见了他女儿,很是欢喜。杨霖长开了,白白净净的,长相有点像李夫人。见人就笑,成日傻乐。因为女儿,夫妻的关系和缓些。过了两年,郑氏又生下儿子杨霄。郑氏把全部精力放在儿子身上,与丈夫相敬如宾。杨茴与小妾福宝生了一儿一女,现在有儿有女,日子过得平稳下来。
杨霏霏是四月十六出嫁的,杨八是英王最小的孩子,一向很是疼爱。她要出门,英王夫妇是下了本儿的,嫁妆准备得齐全,红床开道,喜棺压后,从生到死的东西都有,真正的十里红妆。李老六很会办事,对这桩婚事十分满意,婚礼办得还算体面。
杨八过了门,跟李离相处很好,小日子过得很美。一年多后,杨八生下了长子李孝宫,三年后,又生下次子李孝友。
在杨霏霏出嫁的当年,皇家出了一件大事。因为太子宠姬的黑手,太子妃中了招,没多久就过世了。太子妃生前留下书信,细数了太子的不堪。还收集了很多证据,把他做过的那些缺德事都抖落出来。太子妃娘家虽然惹不起皇家,不敢明着闹。却把那些证据重新抄写,偷偷地送到各位御史家里。
太子这些丑事一出,朝廷内外哗然。一国储君在天下人面前丢了面子,帝后也觉得脸上无光。皇后领人到了东宫,命人打死了那个太子宠姬,指着太子骂:“我没有你这样禽兽的儿子,给你娶了那么好的媳妇,你不稀罕,让你的小妾要了她的性命。你父皇打天下落了浑身旧伤,治理天下时,夜以继日的工作。你的长姐为了大燕,孤独一生。你的二弟为了国家,东征西讨。在首征高句丽时,他受了重伤。你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居然在晋王征高句丽时,扣住军粮,截断求援快报,想置他于死地。你与国无功,文不成武不就。只因为你命好,托生在我肚子里。当了嫡长子,就平白做了一国的太子。你不知足,卖官敛财,把持盐业。花天酒地,不思进取。我看,你才该死。”
太子跪在地上,看着辜后冷笑道:“孤知道,父皇母后早就瞧不上儿臣了。现在还说这些借口做什么?太子妃,只是为了那个位置,勉强与孤维持面子情。她在父皇母后面前,表现的一副谄媚嘴脸,博得父皇母后欢心。在其他人面前就是另一副样子了,母后不知道吧。她自己无所出,却对庶出子女百般打压。她生性奢侈,利用自己的身份给娘家弄了不少好处,这就是母后给我找的好媳妇。”
皇后气得够呛,嘴里喃喃道:“你胡说,太子妃不是那样的人。”
太子讥讽:“长姐的命运,不正是父亲造成的吗?父亲若好好辅佐新君,大姐自然可以当她的太后。父亲自己想当皇帝,长姐又该何去何从?拥立父亲,对不住自己皇家儿媳的身份。杀死父亲,又对不起父母的生养之恩。我当太子,是祖宗法制。自从有周礼以来,立储都是立嫡立长,不立贤。在这点上,儿臣没有过错。”
皇后瞪着太子,牙缝里挤出话来:“你这孽障,胡说些什么。”
太子又道:“说到二弟东征西讨,这是父皇的意思,又不是孤让他去的。孤是一国储君,总不能天天上战场厮杀吧,要那些文臣武将干什么呢?晋王他一向好大喜功,只知道开疆拓土,立下大功讨父皇欢心。却不知,每次战争都是生灵涂炭,耗费国库。说孤扣留军粮,那高句丽远在东北,入冬时节,冰雪路面,运输转运十分艰难。原想等天气好一点,再送上去的。截留战报,更是没有,也是因为运输途中常出意外。也或许是太子妃怨恨我,临终遗言中栽赃陷害的。”
皇后坐到坐床上,十分失望地看着太子。缓缓地道:“每个人都有缺点,人无完人。只是,知错能改才行。你到现在,一点也没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晋王是我生的,他什么性子,母后还能完全不知道?他懂得隐藏,在臣属与国民面前没有暴露,这就是聪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