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孙家也是顶有名气的名将世家,几位妻兄都是文才出众,武功超绝的人才,也是武帝想笼络的人家。
几方牵扯一番,武帝对唐国公道:“表弟呀,咱们可是实在亲戚。先皇和太后活着时,非常看重你。姨父早亡,李家压榨表弟时,还是先皇下旨,让你七岁袭爵,当了这么多年的唐国公。表弟去郡主豆家求亲时,也是太后想办法让你雀屏中选的。现在,因为征辽东损兵折将,又因为修运河,国库消耗厉害,正是需要表弟支持的时候。表弟把几个州县的李家产业无偿献出,朕是非常欣慰的。也愿意跟李家联姻,只是烈阳让我们夫妻给宠坏了,没看上李成,就偏偏相中你家的二公子。”
唐国公叹口气:“这个,凤儿从小就跟孙家定了亲,两人成亲后关系很好。孙氏是个贤慧大度,才华横溢的人,府里没有一个不赞成的。人家没有过错,为臣做为长辈,也不好拆散恩爱小夫妻。要不,联姻这件事以后再说吧。”
燕武帝也叹口气:“听说,唐国公多年前在太原建造了一座行宫,内设银安殿,气派堪比皇宫呢。”
唐国公头上见汗:“请陛下听臣解释,先帝在时说要临幸太原,臣想着天子亲临,也不能直接住在普通驿站之中,就让人建了一座行宫。先帝事情太忙,只去过一次。后来,臣就让人把行宫封存,日日打扫,盼着能再次接驾呢。”
太原行宫确实是为了燕文帝建的,大兴土木,豪华异常。文帝见了并不喜欢,认为太过劳民伤财,拆了可惜,住着不安,责令封存。可是李深也是个阳奉阴违的,自己常常住进去,找些美女在银安殿寻欢作乐的,自己当自己是亲王待遇。现在燕武帝提起这茬,怕是知道自己干了什么。这种事可大可小,要是深究,说是造反也行。
燕武帝道:“唐国公不要害怕,咱们表兄弟,朕还能信不过你嘛。这样吧,把烈阳嫁给李凤做平妻,与孙氏一般高。李凤也不称为驸马,让他去东宫辅佐太子,封太子少师,孙氏封为从二品少师孙夫人,烈阳称杨夫人。”
唐国公看皇帝都说到这份上,要是再推辞就是不知趣了。没法子,只能磕头谢恩了。
李凤听了父亲的话,此时与孙氏关系正浓,心里有点不赞成。倒是孙夫人听了微微一笑:“就这样吧,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人家到底是公主,皇家都让了一步,让一国的嫡公主当平妻,咱家还能拒绝不成。儿媳今日就收拾东西,领着孩子先回陇西祖宅。”
孙夫人大侍女叫成香,成香为夫人打抱不平,这叫什么事呀。孙夫人叹口气:“行了,别火上浇油了。天下哪有跟皇家人讲道理的,他们是法外之人呢。要是皇帝赐死我,孙家、李家还会为了我造反不成?”
孙家人听闻这事,心情都很沉重。可是皇权大过天,他们也是很无奈,但心里,早把燕武帝记恨上了。
维燕十三年,三月初三,烈阳公主嫁太子少师李凤为平妻。婚后,夫妻感情还行。李凤这个人心有丘壑,儿女情事上比较能容忍,当时虽然与孙夫人情笃,到娶了杨夫人,看人家长相美丽,出身高贵,一样喜欢。两位夫人相隔遥远,到也相安无事。
十一月,孙夫人在陇西祖宅中又生下一个女孩。次年清明,杨夫人生下一子。李少师左右逢源,混得儿女双全。
这几年,杨七韬光养晦,致力发展她的商业王国。在商路上,已隐约成了无冕之王。封长红手上的账本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光各产业的名称都要写厚厚一本,工作人员的花名册都几十本子呢。没办法,专门培养了一个几十人的人事部,另一个几十人的财务部,共同协作,才勉强把人员和账目理清。
杨七摁着封长红的头,把她跟广州不舍匠作园的何保良师傅凑成一对。说起何保良,是个有意思的人。这人的爹是朝廷匠作监有名的匠作大师,叫何稠。何稠精于制瓷、制琉璃、还善于造车、浮桥,机关消息也很懂。
何稠能耐虽大,在家事上却是个糊涂的,让他媳妇拿捏得死死的。何稠媳妇是琅琊颜氏出身,虽有几分文采,个性上是个跋扈的。要强的女人偏偏命运作弄,人到三十没有子嗣,只得允了何稠纳妾凌氏,生下庶长子何保良。何保良从小就心灵手巧,跟着父亲学习技艺,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
没成想十多年后,四十多岁的颜氏生下嫡子何保聪。颜氏怕家产分散,就想弄死碍眼的庶长子,数次迫害,何保良很害怕,不得已,携母外逃。外逃途中,凌氏母子都生了病,境遇十分凄惨。
封长红奉命到洛阳对账,路上遇到这母子可怜,心生慈悲。自己本来就学过些医术,给两人检查并把了脉,凌氏是肺痨,何保良得的却是绞肠痧。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