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是个通情达理的,为我说句话就受了委曲,我不得不说几句。吴家有你这样事非不分的宗长,衰落也是早晚的事。你们今天私下说的话,如果让御史知道了,会有什么结果?”
吴大宝刚想怒怼,杨七又道:“吴大宝,闭上你那张闯祸的嘴。你当吴家祖坟是什么好归处吗?我虽没有儿子,却有三个优秀的女儿,也不差钱,原是不愁养老的。天下之大,总有我的葬身之地。吴家惹急了我,今天我就以应国公夫人和金阳郡主的身份,把你赶出去。然后再以继母的身份,向御史告发吴惧、吴畏两兄弟不孝。我还有证据,吴家兄弟二人在其父任职之地,仗势欺人,强买强卖。这不孝加上不仁不义,这几项罪名落实,定能让朝廷夺了吴惧的爵位,甚至治罪吴家,你们信不信?”
几个人敢怒不敢言,这女人的话挺狠。而且以她的出身和人脉,只要能抓着三分理,就能把吴家挑翻,现阶段还是少惹她。
杨七领着三个女儿在荆州呆了一段时间,为吴四信守了七七四十九天灵。然后跟着吴四信的灵柩,动身回并州老家安葬。
这段时间里,吴惧、吴畏安排了几次暗杀。可惜他们的对手是杨七,自然没有得手,那些江湖人马反被除掉七七八八。两兄弟知道没有希望除掉继母,白花了太多的钱,暂时偃旗息鼓了。
不过,众人不防的,有一个变量出现了,那就是李服,他跟着相里深来吊唁吴四信。李服一见到吴平安,心里就十分复杂。他一眼就看出,这姑娘外形有李圭的气度,眉眼上更像李圭的亲娘。想起当年他动的手脚,姑娘年龄也合得上,说不得,平安就是李圭私通金阳郡主生下的杂种。这件事,一定要告诉李圭,倒要看看,他多了一个私生女,还是他少年倾慕的金阳郡主所出,会如何处理。金阳郡主可不比自己娘好说话,这是个厉害的,两人争起来才好。可惜了,要是个男孩就更好了,与自己身份一般,估计李圭的反应会更大吧。
李圭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信上清楚写着,金阳公主的小女儿吴平安,今年八岁,外貌长得与李大人的母亲很像。如果李大人想起当年的一夜情缘,当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李圭收到信,认真回想了一下,想明白这封信中暗示的意思,就心潮澎湃,依依真的给自己生了一个女儿,吴四信又过世,说不得能重续前缘,自己的人生也算圆满了。
他这里暗自高兴,同样内容的信也到了李圭长子李一魁手里。李圭现有两子四女,两个儿子是大的,都是嫡出。四个女儿,两个大点的是嫡出。两个小点的是庶出,一个是香氏所出,一个是黄氏所出。
李一魁十分气愤,父亲这个人位高权重,家财万贯。聪明有才,长得也好。别的事都理得清楚,在这男女之事上却有些糊涂。你想纳妾就跟母亲好好商量,家里也不会反对。生下庶子女,正常养护就是了。香氏和黄氏胆小听话,母亲不就容下了嘛。做什么找些低三下四又诡计多端的女人,比如李服的娘,一个别园的粗使婢女,满心算计,也能生下李家的儿子,这不是逗呢。后来又勾结上了金阳郡主,生下女儿。郡主虽出身高贵,可那是有夫之妇,两人也太不注意影响了。
现在母亲过世,金阳郡主也守寡,两个人倒是可以凑成一对了。不过,这件事他肯定不能同意。父亲这样的人,娶也可以,要娶一个家世清白、冰清玉洁的千金小姐。金阳郡主年龄不小了,有三个女儿,还是个寡妇。再者说了,金阳郡主可不是一般人,她手腕高,人脉广,要是进了门,很多事情都会变得复杂。本就有生意上的联系,江南李家与不舍商行的生意很多交织。杨七要是踏进李家的门,自己兄妹在财产分配上说不得要吃大亏。
母亲生前也说过一些话,好像父亲年轻时与杨七小姐有些情愫,母亲嘴上说不在意,其实心里还是很介意的吧。只是父亲富可敌国,自负聪明,为人太过强势。母亲虽出自范阳卢氏,可与娘家并不和睦,一切只能依靠父亲,所以情事上只能隐忍着。从母亲私下里说,粗使婢女杨桃外貌太像杨七,看着膈应,必须鸩杀,还不许养育李服的行为来看,其实也不想父亲生外心的。
李圭给杨七写了一封信,追问平安是不是自己的女儿。杨七心里暗讽,你连儿子李服都不敢认。区区一个女儿,还不肯定,又怎么会真心相待,所以连信都没有回。
可是李圭抓心挠肝的,很想让杨七母女来到他身边,共度余生。他另外置办了几处极大的宅子,让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