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七道:“国舅大人,我一妇道人家,现在寡居,又没有亲生的儿子,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我娘家那些兄长们都上了年龄,也陆续过世或告老休养去了。家里的侄辈,大多数混得不是很得力。不如,您安排我娘家的侄儿杨霸和杨霆到南粤任个官职。”
孙国舅想了一下,眼珠子转一转:“我想起来了,杨霸,可是令堂兄杨芮的长公子?他六年前参加科举上了榜,排名靠后,你杨家费了不少劲,给谋了七品县令的位置,如今还在江华郡道县任职。要是调去南粤偏僻南地,提个广州郡守还是可以的。杨霆嘛,是你五堂哥家的长子,是三年前中了举,名次还行,只是他年少气盛,推拒了吏部尚书家的婚事,让人穿了小鞋,派在陵州下边的仁寿县当县令,我看还是让他去泸州,当个郡守。郡主这两万黄金,也不是我一个人落下,我还须到各部走人情。”
杨七脸上笑咪咪的:“如此,多谢国舅大人,堂兄早逝,孤儿寡母的,我这当姑姑的不忍心呢。那就不过多打扰大人了,告辞。”说着,放下股权契,转让书,两万两黄金的收据。起身施了个礼,就告辞了。孙国舅让金元先这些东西收起来,过几日有空,再给九皇子送去。
金元收拾东西,心中暗叹,金阳郡主果然能耐,竟然能说动大人,给娘家侄儿升官,自家大人一向固执,不喜欢走后门寻出路的。仔细琢磨,孙国舅也是人呢,是人就有私心。杨七把远洋外贸的股份通过相爷的手给九皇子,这是向后族示好,给的还恰当。李圭大人快要致仕,两个儿子也不中用,相爷总不好让南粤任上全是无关的外人,万一为难李家船运,这不是影响九皇子分红嘛。杨七再一举荐合适人选,相爷自然顺水推舟了。何况,两万两黄金,光靠年俸,不吃不喝活上三十年也未必攒出来。
往深处想,相爷也是多虑了。李家船运有两成股份是给前朝武帝的,后来由先皇做主,赐给萧夫人了。萧夫人过世后,股份由其弟萧宇暂管。为了这事,皇帝恼怒了很长时间。终于在去年年中,把股份从萧宇手中要了回来。有皇帝在,新上任的南粤上官,也折腾不起风浪,无非是趁机从中渔利,得些好处罢了。
差不多时间,李圭把永安图书馆的两成股份出手给刚刚告老的杨荣,要价两万贯。紧接着,李璋也把洛阳图书馆的股份转让给致仕的闲人宇文础。陆陆续续,李家与杨七个人的生意合作,以转让股份,终结合同,或用其他方式都结束了。生意拆伙,这是你情我愿的事,外人也没啥可说的。
不过,在小人眼里,所有好处都要落了自己手里才对。嫁到李家当了老夫人的杨霏霏知道了,心里老大不高兴。都知道李家的远洋外贸赚钱,杨七想巴结孙家,把股份转让给九皇子。毕竟是皇子,当妹妹的也就不争了。李家转让股份,也不想着自己些,宁肯转给八杆子刚打着的宇文础。这中间,指不定就是杨七怂恿的。这些年来,不管是杨家亲戚,还是陈家亲戚,包括李家亲戚,都没少从杨七那里得到好处。杨七生意越做越大,与外人也多有合作。可自己这个跟杨七一起长大的妹妹,却没得到什么好处。尤其是生意上,几乎没有合作。
李家六房的当家人李真早就过世了,长子李聚、次子李散也都不算长寿。嫁给老三李离的杨八小姐在李家也熬成了老一辈,如今儿孙满堂了。杨霏霏这大半辈子过得平安喜乐,年少时父亲能干,母亲宠着,一切给安排的妥妥的。出嫁了得李家看重,跟丈夫关系很好,生了两子四女。子女婚事都是门当户对,和和美美。改朝换代,杨八也没受到太大惊扰,说到最大的祸事,就是被李娘子挟持,杨七给赎金,欠了一份人情。后来,大秦建国,李家成了宗族,家族势力水涨船高。娘家也混的不错,大哥承袭了英王爵位,留存的几个堂哥,封候的封候,没获封的也都有不错的位置。姐妹中,几个姐姐也都嫁的好,对杨八妹照顾有加。太过顺利的日子,让这个好命的老太婆有些骄横。
老太太把对金阳郡主的不满跟大孙子李孝一说,李孝也有些不痛快,毕竟谁还跟钱过不去啊。杨八想了一条毒计,让李孝找人,暗暗去杨七的依依食品厂下毒,只要出了人命,够杨七喝一壶的。
这种事,反正不可能李孝亲自去做,自有手下的人去做。杨八嫁的人家跟皇帝是本家,老公公李真算是先帝的亲堂弟,那是妥妥宗亲人家。家里很有权势,李孝是孙辈中的佼佼者,手下颇有一些投靠的人。
李孝托付的这个人也是个妙人,此人姓刘,行三,字仁规,三十七八岁,出身农户,虽有一身好武艺,就是没门路,一直不得志。随着同乡的能人投到李孝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