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命轮运转,依依不舍 > 第114章 平地风波 趁心家变

第114章 平地风波 趁心家变

在平安全面接手杨七生意的这一年年底,李圭萌生了退意。他写信告诉杨七,他要退了。希望杨七运作一下,在他退下后,让杨霸升点位置好主持南粤大局。这些年,杨七那个侄儿杨霸正经干得不错,能说会道,出手大方,广结善缘。与朝廷派来的各派官员都处得挺好,连卢家派来的卢七公子,本来反感杨家的人,时间长了,也开始合作谋利了。杨家呀,在杨七的熏陶下,能人辈出。

这件事对杨七来说并不难做,孙国舅那里应该没啥大问题。孙国舅把持朝政,有这个能力,不管什么时代,要想用人,都有一个铁律,就是有利可图。手里没有一把米,叫鸡都不来。孙国舅知道南粤有利,自然安排有自己一派的人混在南粤官场中。不过那两个人早被杨霸团结好了,从杨家得到不少好处,给孙国舅透的信,总是说杨霸的好处。

朝廷几派官员常常意见不和,不过在杨霸当南粤总督这件事上,意见出奇的统一。孙国舅得了手下南粤官员转手送来的大笔孝敬,觉得杨霸懂事能干。杨驸马一派本就是杨霸的亲叔叔,肯定向着自家人。其他派别的人想着,杨驸马平日对人是真大方,但惹了他,做事也是真狠,尽量别得罪。人家孙国舅都通过了,就顺水推舟吧,谁干不是干,只要自己的好处不少就行。

李圭听说相里深回了南阳老家,娶妻纳妾过得快乐,跟杨七算是分道扬镳。心里痛快地不得了,杨七不能成为自家人,也不希望她跟着别的男人呢。

这些年尝到了远洋商贸的好处,李圭算是喜欢上了出海。前几年,就跟尉迟殿臣商量,共同出兵,攻打流求。流求岛面积大,有自己的政权,又与大陆隔海,朝廷不会过于注意到它。尉迟殿臣也有同感,他也觉得远洋外贸甚好,两人一拍即合。

两人做外贸多年,本就有许多坚固的大船,很多水手,过海不成问题。尉迟殿臣与三个儿子都天生神力,又善于征战。手下的兵在琼州多年,水性很好,还有琼州军械所生产的先进武器。找个借口打流求,还不是手拿把掐的。

两人私调琼州兵与部分南粤兵打下流求,大胆的没上报朝廷,而是立了一个尉迟殿臣的属下当傀儡。实际上成立了自己的政权,养着自己的军队,把两家的商船港口都建到流求岛上,还建了两家大型造船厂。

岛上淡水资源丰盛,土地肥沃,让本地人帮忙,种植着从外洋找来的高产物种。杨七知道外洋种子好,李圭也知道好啊,那些胡椒、芥辣、咖啡、可可,还有玉米、花生、土豆、地瓜,大大种植。岛上的船员,船工,翻译,都要吃要喝的,不得种点常见的高产水稻、粟子、黄豆、甘蔗、茶叶、蔬菜嘛。

李圭一退,比李圭年龄还大十多岁的尉迟殿臣也跟着退了,两人商量着去流求岛养老。岛上有几座盖好的大屋堡,冬暖夏凉,院子里种满了奇花异草。周边的海域,鱼产丰富,还产海盐。岛上植被繁盛,物产齐全。一边经营着自己的商船,养着自己的卫队。闲了钓钓鱼,喝喝茶,人生不过百年,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想法挺好,李圭的家人却不愿意去,因为事关重大,李圭嘴紧,李家人不知道流求岛的实情。几个孙子都喜欢读书,准备将来参加科举,考个官做做。几个女儿都嫁的合心意,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上什么海岛啊。李圭也不勉强,人各有志嘛。想当官就不能经商,把广州的生意托付给李家的侄儿们,让好好经营,生意中有给孙子们的暗股。

尉迟殿臣比李圭命好,媳妇杨芥还健在,两人感情好,愿意跟着他上岛。女儿女婿一家子也愿意上岛,两口子反正是做远洋外贸,在哪里出海都没问题。流求岛比琼州岛环境更好,阿父就是真正的统治者,万事顺利,地势也更有利。

大儿子尉迟玉早已结婚生子,媳妇出自广州的世族大户张家。两人生了四子两女,夫妻感情稳定。尉迟玉接手了琼州总督的位置,媳妇张氏与大孙子接手了琼州岛的所有生意。前几年尉迟殿臣刚到七十岁时就想告老,朝廷也想派外人接手,可是没几个人愿意上琼州岛。没办法,只能让尉迟总督找到接班人才能告老。大多数官员都觉得琼州离京城太远,来了容易,以后想回去可是费劲了。没看,尉迟大人一上岛就是几十年,告老了还得自己找人接手。

别人不愿意来,尉迟玉却是巴不得的,很快就任琼南节度使。这是表姨母设计的杨家退路,让外人上来做了上官,这几十年的建设不都白瞎了吗,为他人做嫁衣裳。

尉迟殿臣的次子尉迟琚,娶了一个铁勒族的贵女,生了三子二女。听姨母的安排,到西州那边做了郡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