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下雪了。”他靠在红色的电话亭里,看着亭外忽然下起的白雪。
校园里植被多,此时被灌上一层积雪。
“冷吗?”她问,声音沙沙的,尤其好听。
骆少秋说:“挺冷的,现在每天五点多就天黑了。”
也是近期,他开始穿上羽绒服,见到心宜的健身器材统统从商场往租来的屋子里放,于是他的胃口开始大增,像无底洞一样,这不趁着刚下课就给李银禾打电话,打算结束了再去吃饭,然后回出租屋写论文。
他这么说,李银禾会错了意,直接道一句,“那行吧,我要去吃饭了,你赶紧回去吧,路上怪冷的。”
他恍然自己说错了话,那头已经挂了。
一分钟不到。
骆少秋举着话筒无声半响,也没拨回去,把话筒挂回座机,打开电话亭的门,寒风一起,吹的树叶哗哗作响。
他回到出租屋给自己煮了一锅面,放了许多蔬菜和饺子,那都是家政从市场买来并择好洗好用保鲜纸裹着搁到冰箱里头的。
吃到一半的时候,门铃被按响,他擡起头不作声,等外头报上名来才慢悠悠放下筷子,趿拉着拖鞋去开门。
是张圣啓,同班同学,一样珠三角地区来的。
“吃饭没?”他给开了门,客气的问一句,自个儿回到餐桌边继续吃。
张圣啓:“没呢,这不找你一起吃吗?”
骆少秋擡头,才见他提着两大塑料袋,眉一挑,“火锅?”
张圣啓笑起来,“是啊,冷死我了,借你厨房一用,食材买多了,一个人吃不完,所以找你一起。”
骆少秋没所谓,指了指厨房的方向,低头进食。
张圣啓直奔厨房,几分钟后,声音从厨房传出来,“诶,你别吃了,进来帮忙。”
他叹了口气,推开椅子站起来,嘴里嘟囔一句:“mp3……”
再出来时,他塞着耳机,伴着耳朵里的俄文,挽起手袖,“洗,切?”
“切!”张圣啓说,给他递来蓝色的篮子。
他把盥洗盆边的菜板子拎出来,手握菜刀,眼睛瞄准菜板上的萝卜,极快的把两根白萝卜切成萝卜片,“好了。”菜刀啪的一声搁到菜板子旁,“还有什么?”
不到半分钟时间,张圣啓扭头看他,“刀功精湛,……你这技术不去做医生真是屈才。”
骆少秋:“我父亲也这么说过,不过他再三思量,认为卖肉的更适合我。”
两人忙活一顿,给饿惨了的胃添一顿暖,开始埋头写起小组作业。
客厅打了一盏大灯,为了保护视力,台面也搁了两盏台灯。
张圣啓嚼着咖啡糖,又拾起咖啡杯,往嘴里送着热咖啡,“你打算一个人做完?”
骆少秋也含着柠檬片,面不改色的,“可能。”
“你怎么这么热心肠,要我的话早踹他们去死……”半晌,他又叹气,“我怎么就不是跟你同一组的呢?这样我就不需要命苦的坐在这了。”
骆少秋斜他一眼,签字笔在指尖转了一圈,最后当没听到,继续动着笔,左右开弓。
两个小时后,张圣啓那一组的作业他自个儿份做完了,去厨房捣鼓咖啡机的同时,他丢下一句:“对了,那老头儿建议的事,你考虑好没有?”
骆少秋笔一顿,建议?
哦。
他想起来了,转系。
骆少秋就读的专业方向很明确,是航空航天,往后是要开飞机的。
但这一次负责他们专业的教授发现骆少秋在机械和数学方面极有天赋,比起历史上有名的科学巨人等,他是逊色的多,但尽管如此,放在这个年代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原因是他在力学丶航天器和运载体的总体结构设计分别作出了研究分析,在校外作了一系列的详细试验,最后呈上一份完美的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的作业。
当然了,那是他在梳打埠就开始研究的成果。
他的本意是想修学分,尽早毕业。
教授认为此人的天赋和悟性不可磨灭,鼓励他往太空探索的方向发展,进研究所去研究宇航材料,也许能推动研究所那已经超过五年都停滞不前的项目进展。
但骆少秋意不在此,他时常会跟着教授去各大机场,去航空发动机研究所,观赏这些庞大的飞行物体,看工人们组建飞机,那些零件不再是一根螺丝刀就可安上的‘花拳绣腿’,而是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