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甄氏的药进来,笑着接口道:“姑娘这是随了太太呢,以前太太在家,老太太老太爷都说太太嘴最巧了。”
在娘家的那段时间,是甄氏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了,她想起了那时的无忧无虑,嘴角泛起笑意,却又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去看他们。”说着,偏过头咳嗽起来。
湘云赶紧凑上去给甄氏顺背,甄氏缓过气来,不由欣慰地把女儿搂进怀里。
“娘,我要听故事。”湘云撒娇道。
“就知道讲故事,你现在口齿也清楚些了,我教你念诗罢。”
湘云心中大呼不要!她才一岁多啊,虽说说五个字以上的句子已经没问题了,可也不用这么迫不及待的罢。她脑中浮现出红楼里,芦雪庵联句的情景,湘云一人pk黛玉宝钗宝琴,原来和甄氏的早期教育分不开!
甄家以诗书传家,男子大多都是文官,出了不少进士举人,女子虽不用做八股考功名,但受到家庭氛围影响,一个个也都是满腹墨水的。
甄氏又怕湘云以后找婆家时,别人会嫌弃她父亲早逝,无人管教,故而湘云读的诗书要比别人家女孩子更多一些才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说干就干,当即一字字念起来。
“床前明月光,”
湘云满头黑线,但还是跟着念了,自己的声音奶声奶气的,让她想起了前世自家的小侄女,和某电视剧上学的,“床前明月光,地上有银两……”想着不由笑了,甄氏见女儿学的还挺乐呵的,眼中浮起安慰之色。
母女二人正你教我念,互动融洽时,却见帘子一掀,段姨娘身边的丫鬟檀香匆匆走进来,面上带了些许紧张,“太太,姨娘要生了。”
湘云顿时打起精神,红楼梦上没有关于湘云弟妹的文字,也不知道段姨娘这个孩子是男是女?
甄氏却表现的十分镇定,“稳婆来了么”
“已经往这边赶了,”檀香被甄氏的镇定影响,便也平静了语气道。
甄氏对泽兰道:“你去守着,再叫个人去请胡大夫来,让他在门上等着,以防万一,有什么来告诉我!”吩咐完毕,甄氏摆手让两人退下,继续教湘云念诗,还是那首静夜思,湘云只得心不在焉的一遍遍跟着重复,耳朵却听着外面的脚步声和东厢传来的段姨娘痛苦的呻/吟声。颇有点前世被爸妈关在屋里写作业,耳朵却听着外面电视时的感觉。
到了中午,东厢房还没有消息,参汤也给她喝了,催产的穴位也扎了,但小宝宝始终不出来。过来报信的泽兰有些担忧,“太太,这可怎么是好?”
甄氏叹了口气,“这就看她自己造化罢,女人生孩子都是要在鬼门关走一遭儿的。”话音未落,外面丫头传:“二太太三太太来了。”
说着,陈氏和柳氏一块进来,陈氏穿着靛蓝色撒花的褙子,柳氏则穿件青色薄绸夏衣。
段姨娘这一胎对二房三房都很重要,现在史家还没分家,若这一胎是个女儿,那么史家的偌大家私就落到了二房三房的头上,可若是个儿子,那以后的继承问题恐怕还要他们奋力争取了。是以妯娌二人一听到消息,就急急忙忙赶了过来。
陈氏淡淡笑道:“嫂嫂莫急,头一胎都要慢些的,我生湘雯的时候,不也折腾了六七个时辰呢么。”
甄氏笑道:“正是,祖宗保佑,一定不会有事的。倒是你们,这会儿太阳正毒呢,还赶过来。”
柳氏道:“生孩子可不是小事儿,虽说是庶子,但也是我们史家的长房长子呢。”
“瞧三弟妹说的,孩子还没出生,你怎么知道是庶子”小丫头倒了茶来,陈氏接了,笑着道。柳氏发觉自己又说错了话,讪讪的一笑。
陈氏今天的话倒是反常的多,拉拉杂杂的说着这几日家里的琐事,甄氏淡笑听着,时不时应和几句。两人嘴上说个不停,耳朵却时刻注意着外面的动静。
又过了半个时辰,婴儿的啼哭声终于想起,甄氏和湘云都松了口气,陈氏柳氏妯娌二人却坐不住了。
“嫂嫂坐着,我去看看如何了?”柳氏起身,就要出去,陈氏忙也跟上,甄氏自是没有阻拦,让她二人去了。
谁知一个不留神,湘云也跟着溜了出去。
到了东厢房门口,陈氏才发现屁股后面还跟着个小人儿,湘云走路已经稳当了,只是腿太短太胖,走起来的样子像个醉汉,见陈氏回头,她笑了下,“我也要看。”
柳氏听得湘云的声音,回头道:“二嫂抱她进来罢,小孩子懂个什么。”
陈氏心想也是,便抱着湘云进了屋。她们自是不能进里间的,只在外间等着稳婆把孩子收拾好抱出来。
柳氏就问外面的小丫鬟,“段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