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那么高一点点。大哥大嫂看到云姐儿如今这样子,也该含笑九泉了。”她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
史鼎看着窗外,叹了口气,又笑着嘱咐一旁的湘云,“去上学要听杜娘的话,不懂的就问杜娘,回来问我也可以。不许欺负你妹妹。”
柳氏接着道:“我正也要嘱咐你这个,你妹妹爱哭,你让着她些。”
湘云点头,道:“叔叔婶婶放心,”她嘟了嘟嘴,“我何尝欺负过二妹妹,从来都是哄着她让着她的。”这两年她和湘雯相处的不多,主要是因为湘雯不爱说话,总喜欢静静的做出大人的样子,湘云刚开始还喜欢逗她,可发现她经不起玩笑,便不爱与她玩儿了。
史鼎笑着摸摸她的头,“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快去罢,别让你妹妹等你。”
湘云给史鼎夫妇行了一礼,由周妈陪着出了屋子。
史鼎看着湘云的背影,叹息道:“我要有个这样的女儿该多好。”
话被柳氏听了个真切,她当即心中黯然,想到自己进门这么多年了,竟一无所出,幸运的是史鼎这些年一心放在仕途上,并未起纳妾之意。
她看了眼丈夫,在心里叹了口气。
史鼎并未注意到妻子的表情,和她打了招呼,也出了屋子。
湘云先到了陈氏屋里,见湘雯还没来,史鼐的姨娘丁氏正立着和陈氏说话,她是史鼐上司所赠,进门还不到半年,行事倒也规矩老实,挑不出什么错处来。
湘云刚给陈氏请了安,就见金铃拉着湘雯出来,小姑娘今日穿着雨过天青色的褙子,她给陈氏请了安,就偏头打量了眼湘云,抿嘴笑道: “姐姐的衣服真好看。”
湘云身上这套衣服是柳氏亲自配的,白色中衣,粉红色烫金圆领褙子,脖子上还挂了个金项圈,湘云当时很囧,自己不戴金麒麟却多出个金项圈,她可不当宝姐姐啊!
自鸣钟响过,几人到了次间吃饭。甄氏去世后,陈氏就把大厨房撤了,分别设了三个小厨房,每日分派到各厨房的菜蔬都是有定量的,想另添的,得自己出银子。陈氏一向节省,即使是多了个湘云吃早饭,桌上也不过一笼豆沙包子,一盘松瓤卷酥,两小碟配菜,一人一碗山药粥,食不言寝不语,悄无声息的吃完饭,湘云和湘雯分别由奶娘带着往偏院去了。
暮春时节,东风温软,阳光和煦,湘云一路看着满目如画春景,耳中闻得莺声燕语,时不时和湘雯说几句闲话,心情愉快极了。
卫若兰已经进了北静王府,因两边离得太远,平时便不回来。故此南偏院只有杜娘和她带来的一个贴身丫鬟,并几个粗使婆子。
湘云带着湘雯要给杜娘磕头,却被杜娘一把扶住,“那些都是男人们在外面的规矩,我们就免了罢。”她不禁多打量了湘云一眼,目光中有一丝赞许。
湘云又对两个奶娘道:“这里不用你们伺候了,回去罢,到时候来接我就是。”
杜娘也道:“这里有我呢,你们放心。”
两个奶娘见状便回去了。
开始上课,杜娘先检查两人背三字经,湘云背得熟是不用说的,陈氏在上学前给湘雯恶补过三百千,是以湘雯也背的不错。
杜娘满意的点点头,开始给二人讲《幼学琼林》,她先念一遍,然后问两人有没有不认识的字,两人都提出了几个比较难的,杜娘教她们写了,并让她们当堂练习十遍,湘雯年纪小,写的字说不上娟秀,只能勉强看的过去。湘云则在一番苦练后,字有了很大进步,隐隐现出几分端正漂亮。
是以杜娘给两人布置的作业就有所不同,湘雯是每天练一百个大字,湘云则开始背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都是些常识典故,很有趣儿,湘云靠着自己的理解去背,倒也轻松。
下午,杜娘教两个姑娘弹琴,湘云前世就很想学个古典乐器神码的陶冶情操,可学习太忙,一直没时间,没想到来了这儿能完成心愿,故此,在浓厚的兴趣下,她的学习生活快乐而轻松。
湘云觉得,这才是小孩子应该有的童年生活,她前世在学前班尽顾着学拼音背单词了,爸妈称之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唉,没办法,那个世界的孩子竞争很激烈啊!
虽然这个世界也有个人要和她竞争,不过湘云表示没有一点压力,一个真实年龄快奔三的人和一个四岁多的小屁孩,没有可比性嘛。
于是,某人给自己安排的日程表格外的轻松,每天上完课回来,先睡个午觉,起来后跟着杜娘学一个时辰的琴,之后便没什么事儿,常常东逛西逛,和丫头婆子们一同玩闹,湘云美其名曰:“打入群众内部去。”或者叫“走基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