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怪舍不得呢,也不知道能不能寻得音色那么好的琴。”
“自然是有的,我明儿就让你兰兄弟去问问,”杜娘道。
“翰林院梅大人是个喜欢琴的,他和我们老爷关系好,我让老爷问问他就是了。”柳氏也忙道。
“要是没有,北静王世子是个最爱琴棋书画的,他定能给你寻来的。”杜娘道。
几人说了会儿话,湘云道:“婶婶,我想去看看大表哥和洪哥儿玩什么呢?”
柳氏也想着师徒两人聊聊天可能会更好,甄凌估计有些心里话是不想让她们这样的外人听到的,便道:“等着,我和你一块儿去。”说着,已起身拉了湘云告辞。
屋里只剩下杜娘和甄凌,杜娘坐到了甄凌身边,刚要开口,就听见甄凌凑到她耳边,低声道:“杜师父别担心,我是装的。”
第23章 是去还是留
郡主和陈氏回来的时候,已过了未时。
几个孩子在屋里玩儿,柳氏正和杜娘在外间吃茶聊天。
郡主见了杜娘有些意外,二人寒暄了两句。郡主便道:“杜师父来得正好,陪着凌姐儿说说话,免得她一个人又胡思乱想。”
柳氏笑道:“我正是请杜师父来安慰凌姑娘的。”
郡主心说做戏要做全套,让杜娘来也好。
“还是三太太想的周到。”郡主道,她说着又看向杜娘,“只是我们过两日便回自家宅子去住了,杜娘可一定要赏脸去那边多坐坐。”
柳氏一愣,看向陈氏,见她面上没有惊讶神色,便猜郡主已和她商议过了,便没多话。
杜娘点头,还说要把自己的琴给甄凌送去。
等郡主带着宝玉回了他们的院子,柳氏才问陈氏,“怎么突然就要走?”
“皇后娘娘说要派几个嬷嬷给凌姑娘教规矩,在我们家终归不便。”陈氏说着不由笑起来,“大婚的日子虽然要推迟,但这事儿是板上钉钉了。凌姑娘好福气。”
柳氏道:“大婚要推到什么时候?”
“大概要到明年这个时候吧。”陈氏道:“太子为大长公主守孝九个月。”
柳氏:“……”这明显就是在拖延时间啊,陈氏看不出来,甄家还看不出来吗?
甄家当然知道,皇上、皇后也知道,才说要派嬷嬷过来教规矩。这也是告诉太子,人选已经定了,你再拖也没用。
“皇家父子斗法,折腾我们家姑娘,这叫个什么事儿。”郡主不满。
甄凌道:“娘,没事儿,不当皇后是福,当了皇后也是福。”
郡主心疼地摸摸女儿发顶,“你这病再装几天。等回了咱们自己家就不用装了。”
这病是装给史家人看的,保龄侯是老皇帝的人。谁知道他有没有帮着老皇帝监视甄家。要让他知道,甄家是非常愿意为皇上分忧,也非常在乎这个皇后之位的。
至于太子那边,态度未明。他们只能先观望着。
郡主带着女儿在京城准备,甄奉年却不能放下公务,在京城耗着。
他晚上回来,便与郡主商议,“我带宝玉回去。你和凌儿安心在这住着。”
郡主一听急了,“宝玉还是留在我身边罢,就算老爷把他带回去了,他的心还在这儿,收不回去,同样也学不进去东西,倒不如留在京城,多见见世面。”她是不舍得和宝贝儿子分开的。
夫妻俩各有思量,同时看向一旁品茶不语的女儿,甄陵黛眉一弯,道:“女儿的意思,让宝玉自己拿主意吧,他今年也六岁的人了,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了。”说着,叫来了正在自己屋里解九连环的甄宝玉。
甄宝玉和洪哥儿玩了一会儿,洪哥儿因从小听段姨娘教诲,行事说话很是规矩老成,对甄宝玉的很多怪论都不敢苟同,两人说了两句话就觉得不投机,洪哥儿便回去了。
甄宝玉也觉得洪哥儿太俗,长大了肯定比他老爹甄奉年还假道学。遂有些闷闷不乐,一个人摆弄着九连环,心里却想着姐姐的事情。
他对朝中的事情一无所知,只知道无情最是帝王家,那个太子又已经有一个庶妃了,姐姐再去,境遇肯定尴尬,二人中定有一个是要受委屈的。
正出神,听说爹娘叫他,忙放下九连环,跑了过来。
“你爹要回江南去了,你是跟你爹回去,还是跟着娘留下来等你姐姐的事儿办完了再走?”郡主话音未落
宝玉挠挠头,犹豫起来,要说他自己,当然是留下来好,可想到金陵家里的祖父祖母,又担心他们思念自己。
“我要留下照顾母亲和姐姐,但又舍不得祖父祖母……这样吧,我写一封信给他们,让他们不要担心我。”
屋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