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面对郡主, 太后自然没什么好脸色。
儿子不听话, 她想选个听话的儿媳妇。谁知甄凌这个儿媳妇跟儿子一样,表面恭敬,背后并不把她说的话当回事, 阳奉阴违。
她一口气憋在心里,知道甄家这是背叛了太上皇和自己,想赶紧挤上皇帝的船。
之前太上皇已经敲打过甄老太爷了, 还拿甄家的十万两亏空威胁过他。
甄老太爷却并不在意似的。
太后想为难甄凌, 但人家刚进宫, 她这时候也不好做的太难看,加上老太妃还在, 她不给儿子儿媳脸面,总要顾及长辈。
这份不痛快就只能冲着郡主发, 明里暗里说甄凌不会笼络人, 进宫这两个多月, 皇上就在她宫里歇了一两次。
又说自己想让贾元春辅佐她, 两个姑娘也好有个照应, 但到现在皇上也没宠幸过贾元春。
郡主心说那能怪甄凌吗?
皇上不给您老人家面子, 您找他去啊!
但她面上自然是恭恭敬敬的, 只说甄凌年轻,难免有不周到的地方。
在慈宁宫坐了会儿, 郡主就去见甄凌。
甄凌气色倒很不错, 郡主过来时,她刚抄完给太上皇太后祈福的经文。
母女二人见面, 先说了几句场面话。屏退了宫人,郡主才问:“圣上待你如何?”
“圣上待我很好,很尊重我。”甄凌道。
有这个就够了,甄家从来就不指望宠爱。
郡主又问:“皇长子呢?他是否尊敬你这位嫡母?”
“皇长子是个很懂规矩的孩子,只是……”甄凌叹了口气,“只是皇长子身子看起来不太好,太医说是天生禀赋不足,功课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郡主微微蹙了眉头,“那皇上对皇长子如何?”
“在我面前对皇长子不错,但能看出来,陛下也是担心的、”
作为父亲,自然关心儿子的身体。但作为皇帝,对孩子的期望定然更高。皇长子又是皇上目前唯一的儿子,就皇长子目前的身心素质,显然是无法担当大任的。
郡主又说起贾元春,问甄凌打算怎样安排。
甄凌道:“元春姐姐容貌品行都是极好的,留在宫里倒也不错。”甄家和贾家是老亲,她还是愿意拉扯一把,“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家里的宝玉,说那孩子性子有几分刁钻,沉不下心来读书,家里人一直发愁。”
她顿了顿,看向郡主道:“我想着,不如让他们家宝玉和咱们宝玉一起去书院读书。”
甄凌既然要拉拢贾元春,就希望贾家的子弟在外面别拖后腿。
尤其是贾府二房,一定不能跟宁国府一样,闹出些丢人现眼的事情。
郡主了然,点了点头,“好,我回去跟你祖父说,让两个孩子一起去,还能互相有个照应。”
母女二人说了会儿话,一个宫女过来传话,说庶妃马氏身体抱恙,请了太医。
甄凌颔首,让身边的宫女去探望。
等那两个宫女走了,甄凌就对郡主道:“薛家买的那丫头入宫后,被我安排去马氏身边伺候了,为得是她能经常见到皇长子。”
郡主一怔,随即便猜到几分甄凌的用意。自从娘家败落后,马庶妃忧思成疾,不知还能撑多久,她死前一定想为皇长子争取一下太子的位置。甄凌派个自己人过去,便是想知道马氏的打算。
“那是个很本分听话的女孩子。”甄凌微笑道:“薛家的姑娘给她取名香菱。”
回家后,郡主就和甄老太爷说了甄凌的打算,甄老太爷道:“那贾家的哥儿被他们家老太太护得跟眼珠子似的,未必舍得让他去书院。”
“这是他们家大姑娘的意思,老太太应当明白的。”郡主道:“父亲不妨直接与荣国府二老爷商议,宝玉读书的事情,该是他做主。”
于是甄老太爷就先与贾政说了,贾政整日为贾宝玉读书的事情发愁,听说有机会入白马书院,跟着当世大儒学习。贾政高兴万分,立刻千恩万谢的答应了。
谁知贾宝玉听说要离开姐姐妹妹们去书院读书,整个人都蔫儿了,就装起病来。
贾母又心疼孙子,又舍不得这个好机会,还有点担心得罪了甄家,让人家觉得贾家不识抬举,就下请帖请甄老太太来贾府赏荷花听戏。
正好这日书院休息,甄宝玉回家来了,也闹着要去。
甄老太太就把他和湘云带上了,一起去往荣国府。
三姑娘甄净送走祖母,回到房内,闷闷不乐地叹了口气,自己才是甄家的姑娘,老太太出门凭什么带着她?
甄凛知道姐姐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