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小拳头就碰到了一起。
湘云赶紧收回手,把表现的机会让给表哥。
甄宝玉则觉得应该让给云妹妹, 就也收回手让湘云来。
甄老太爷看了他俩一眼, “快点,我这儿等着呢, 你俩要不一个捶腿、一个捶腰?”
二人都说好,就让老太爷拖鞋上了炕。湘云拿着小锤子捶腿,甄宝玉去给祖父揉腰。
甄老太太从外面进来,就啧啧两声,“不得了不得了,立了大功,回来就摆起太爷的谱儿了。”
甄老太爷哼了声:“我本来就是太爷,还用摆谱?”
甄老太太身后还跟着大丫鬟紫苏,紫苏把手里的托盘放下,里面是甄老太太亲自下厨给老太爷煮的百合莲子羹。
湘云实在是羡慕这两位老人家的感情,想着二老有很多话要说,就说先回屋去。
甄宝玉却是个没眼色的,还想喝莲子羹。
被甄老太爷推了下脑袋,也撵出了屋子。
湘云就在门口笑话他,“就你嘴馋。”
甄宝玉挠挠头,“祖母的手艺可好了,只是轻易不下厨,而且下厨只为祖父做吃的。”
二人一边说话一边往后面院子去,甄宝玉就回忆说:“上回吃祖母做的粥,还是我小时候生病,厨房做的什么我都吃不下,祖母就亲自下厨给我煮了碗酸汤面。哎……那面要说哪里特别倒也没有,就是很香很开胃。”
他说着摸了摸肚子,“说的我都饿了。”
湘云也有点嘴馋,就说:“我们找厨房要点吃的吧。”
两人就分别吩咐丫鬟,去厨房传话,湘云要吃一碗银丝面,宝玉则想要一碗虾仁鸡蛋羹。
甄宝玉想去和湘云妹妹一起吃饭来着,看看天色,又不太好意思提出来,于是各自回了自己的院子。
次日,郡主听说昨晚宝二爷和云姑娘都要了宵夜,心下一凛,还以为二人大晚上还黏在一起。
一问才知,两人是点了宵夜各自回屋去吃。
郡主松口气的同时,又忍不住在想,可见这两个孩子没什么共同语言,难得见一面,也不凑到一起说话。
湘云和甄宝玉都想着难得过来,就多陪陪老太爷老太太,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围着两位老人家说笑。
到中秋节当日,湘云就回了保龄侯府。
虽然家里人少,但中秋节还是摆了赏月宴,史鼐和几位旁支的老爷坐在前面花厅吃酒听戏,小辈们坐在后面,湘云、湘雯、湘霓、洪哥儿、源哥儿联了几句诗,又玩一回行酒令。
大家略坐一会儿就各自散了。
这年秋天,甄奉年回京述职,从江苏粮道调任甘肃布政使。
外人都觉得这是明升暗降,江苏粮道那可是肥缺,而且江苏那是甄家多少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网。甄奉年在任上如鱼得水,办什么事儿都容易的很,连江苏布政使,两江总督这样的地方大员,都不敢不给他面子。
但如今直接从富庶的江南调到了荒凉的甘肃,本朝甘肃虽在版图之内,却因天气干燥,土地贫瘠,人口很少,每年所收赋税也是各省倒数,还经常遭北边蛮夷的侵扰。
总之就是又难治理又穷。
皇上把甄奉年派过去,这不是故意要为难他是什么?
京中这些权贵世家都有些看不懂了,甄家这是没挤上新皇的船,反被压制?
贾母为此还特地接湘云回荣国府玩了一天,想从她这里打听下甄家的反应。
贾家和甄家虽是老亲,却不好在这种时候去试探。
湘云不一样,她是甄家的外孙女,甄家两位老人对她都是真心疼爱的,在她面前虽不会聊朝堂上的事情,但说话时多少能带出来一些情绪。
湘云自然知道皇上安排甄奉年去甘肃,是为了推广新作物。
但这事儿在朝上还没公开讨论过,她也不好跟贾母说。
只说甄家没什么反应,就按部就班准备甄奉年去甘肃要带的东西,甄奉年则见了几位旧日同科。家里这段时间倒是挺多客人的。
郡主要留在京城照顾两位老人和孩子们,偶尔还得入宫给皇后请安。她自是不会随丈夫去任上的。
但甄奉年身边又不能没个女眷照顾,就只能让甄净和甄凛的生母孙姨娘去。
孙姨娘还在金陵住着呢,听到这个消息,只能急忙收拾东西北上。
贾母在湘云这儿没打听出什么,心里七上八下的。
如果连甄家都上不了新皇的船,自家就更别想了。
贾元春到现在还是太后宫里的女使,再过两年都能出宫了。
贾母当然希望贾元春能留在宫里,可宫里事情她一点也使不上力,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