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样子。
“我, 我没事。”甄宝玉意识到自己表现的太明显了,又忙低下头, 拉住还处于懵逼状态的洪哥儿, “走走走, 去前院说话。”
直到两个少年走远了, 湘云才回想刚才的事情。
再结合之前甄宝玉的表现, 湘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湘云顾不上思考自己和甄宝玉的事情, 先因为这傻子的误会笑得肚子疼。
洪哥儿也在甄宝玉的解释下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用一种看傻子的目光看着甄宝玉,“我姐姐明显和你更熟啊, 她怎么会因为苏正成绩好就喜欢他?”
“那她也没有很喜欢我啊!”甄宝玉脸红, “哎呀,不说这个了。还不都怪你, 只说姐姐,我哪儿知道是堂姐。”
洪哥儿也笑的不行,“好好好,怪我怪我。”他又拉着甄宝玉悄悄道:“你以后可不许辜负我大姐姐,你要是敢欺负他,我第一个不答应。”
甄宝玉一脸幸福,总觉得这话一般都是成亲的时候小舅子说的,自己这么早就听上了。
这是不是说明洪哥儿十分满意自己和湘云的亲事。
他就连连点头,“放心放心!”
甄宝玉心不在焉的出门,兴高采烈的回家。又精神奕奕地和甄老太爷讨论起殿试的准备。
甄老太爷也没在这时候提男婚女嫁的事儿,先让他全力备考。
殿试前一天,甄老太爷还带甄宝玉去了趟史鼎府上,让史鼎再指导一番。
史鼎作为给皇上讲课的人,对皇上的喜好应该十分了解。
史鼎就提点了几句,当今皇上喜欢言之有物,不喜欢歌功颂德。
这点甄老太爷早就和甄宝玉说过,甄宝玉恰好也不会歌功颂德,就信心满满的回家,迎接第二日的殿试。
面对皇上,考生们的心情自然不同,苏正多多少少有些紧张,脸上的汗刷刷的,笔也有些拿不稳当,卷子上的字就没有往日那么潇洒自如。
洪哥儿也一样,题目明明是自己猜到了的,可这会儿脑子里空空的什么也想不起来,文章做的就有些词不达意,好不容易做完了。
皇上在上面端坐了一会儿,就慢悠悠巡视起这一届的天子门生。
他听说有个连中两元的考生叫苏正,就有意识地找了下此人的位置。
只远远瞧一眼此人相貌,皇上便十分满意。
又去看看自己亲封的小侯爷。
当年在铁网山,这小孩就表现的很不错,不和太上皇手下的那些人玩耍。
从南安王世子那里知道了一些太上皇的动向,就赶紧来告诉他。
可见是个忠心的孩子。
皇上注意到洪哥儿的卷子上才写了几行字,比旁人慢了些,就没敢走近。
转眼看到一个正支着下巴发呆的熟悉身影,呵,甄家那小子是答完了么,这么悠闲?
昨儿他还和皇后说,几年前还听说甄贾两家的宝玉都不爱读书,如今甄宝玉不到十五岁就已经考中了进士。
甄家的诗书之气仿佛是刻在血脉里的。
皇上走过去看甄宝玉卷子已写满了,字迹端正。皇上想把卷子拿起来看看,怕影响到周围考生,还是作罢。
甄宝玉见皇帝姐夫站在自己位置前部动,就微仰着脸朝他笑了笑。皇上他见过好几次了,算是他姐夫,在姐夫面前做文章有什么好紧张的,而且对他来说,殿试这种根据一句话写文章的题目,比解释四书经义更简单,也更有意思。
他在草稿纸上大概写了下思路,就直接往卷子上写正文,可谓思如泉涌。要不是不能提前交卷,他都准备走人了。
轻松的考试,轻松的出考场。回家高高兴兴吃了顿汤锅。
这回终于有心情品尝云妹妹送来的火锅底料了。
云妹妹真是厉害,琢磨的吃的都这般让人欲罢不能。
他就一边吃一边夸湘云,甄家几个长辈再次陷入疑惑。
这小子心里惦记史家二房的姑娘,嘴上却又夸湘云。到底什么意思?
但是又不好直接问,甄老太太就故意和郡主说:“史家的小侯爷想娶柳家的姑娘,请我去当媒人。”
郡主笑道:“这桩婚事好,那洪哥儿是个稳重孩子,袭了爵位还愿意下苦功夫读书,这样能耐得住性子的孩子,前途都不会差。”
“但是我想着,云姐儿比洪哥儿大一岁,她的婚事也得提上日程了。”甄老太太道。
甄宝玉的筷子一顿,立刻竖起耳朵。
“是啊,就不知道谁家的公子有福气娶了我们云姐儿。”郡主道。
“那贾家的宝玉仪态气度都很好,就是读书上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