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是“神仙姑娘”
湘云和香菱也就此熟悉起来,湘云有把香菱介绍给柳维、湘雯、湘霓等人。
转眼过了国孝,甄、史两家正式开始走六礼。
甄家的聘礼合下来总有一万多两银子,湘云的嫁妆自然不能寒酸了,家具一水儿的黄花梨,绫罗绸缎也是命人从金陵那边采办回来的,古玩字画也都是史鼎收藏的佳品,就连钗环珠花都是从京城最好的首饰铺子里打的,史鼎夫妇一共拿了两千两银子添妆。
史鼐也拿了一百两银子,不为别的,只求湘云和甄宝玉两口子以后能多照应一下源哥儿。
史家几位姨娘也都送了新衣荷包花簪等。
贾母、王夫人等亲戚家的女眷,有送首饰的,有送绸缎布料的。
一时院子内的箱笼堆得满满。
周妈一边带着碧桃紫鸢往匣子里装首饰,一边笑道:“云姐儿的嫁妆可真是丰厚,估摸着得有一百台,京城里恐怕再寻不出第二家来。”
“这还是我们姑娘把好些东西都送了人,才这样的,要不一百台都装不下呢。”紫鸢道。
甄氏留下的古玩字画按理是要湘云带到婆家去的,可柳氏觉得原封不动的带过去会被郡主看不起,就另添了些,这下就太多了,湘云便把好些留下了,有的送了史鼎夫妇,有的给了洪哥儿,有些精致小玩意就给了洪哥儿,中间又有苏蕙和卫若兰成亲,她也拿了两件给他们做贺礼。
史鼎夫妇照顾自己这么久,也该有点回报,“京城的那两处庄子就请婶婶照管罢,反正我也懒得操心。”
柳氏就恨铁不成钢的白了她一眼,“都要嫁人了,可不能像以前一样万事不管做个甩手掌柜了,咱们家前年开的那处点心铺子生意不错,就交给你管罢,正好你也是个爱吃的。”
那点心铺子是以前厨房里的韩妈妈* 一家管着,生意极好,仅去年一年就有七千多两的进项,这铺子经营好了可要比庄子挣钱,“那铺子还是您留着吧,以后留给清哥儿。”
“想着他做什么,我和你小叔就他这一个儿子,偌大家私还不都是他的,何用你巴巴的为他留着个铺子,只要以后清哥儿想吃点心了,你让人给我们便宜点儿就是了。”说着笑起来,又道:“我还有个三进的宅子,后面就是温汤,不如给了你,以后别忘了请小婶婶去泡温汤就是了。那两处庄子,就留给洪哥儿算了,他过不了两年也该说亲了,没点家底儿怎么行?”
湘云心下感动,那座宅子她去过,虽不大,却依山傍水,是修养的好去处,这样的宅子在京城这寸土寸金地界上是很难找的,恐怕价值有五六千两。
湘云就挨着柳氏,眼眶有点红,“小婶婶……”史鼎夫妇对她太好,她有些承受不起,更不知该如何回报。
“甄家如今是真正的外戚,两位老爷又是地方大员,甄宝玉高中探花,俨然是未来朝廷新贵。满京城看下来,也找不出第二家比他们还显赫的人家。你东西带少了,就算他们家主子不说什么,下面的人也要说你近水楼台,攀高枝之类的。”柳氏道:“所以你嫁妆一定不能少。”
湘云点头,又再三保证自己一定会把日子过好,不让叔叔婶婶担心。
婚期定在年底,正好甄奉年能赶回来参加自己儿子的婚礼。而柳维和洪哥儿的婚礼则定在来年开春。
这个冬天,史家都一派喜气洋洋的忙乱甄。
婚礼的前几天,柳氏把湘云叫到忠靖侯府。
原来,柳氏怕碧桃紫鸢两个丫头不够湘云使唤,而且这两个人和湘云一道长大,以后不适合抬做通房,便让人牙子从带了几个丫头过来,让湘云挑。
湘云知道了柳氏的意思,心情就突然低落下去,古代女人真是苦逼,自己还没嫁过去呢,就要为丈夫选小老婆了。
柳氏看到她脸上的不悦,就道:“也不是一定就要做通房的,以后你总要主持中萃,身边也要多几个能商量事儿的人,碧桃紫鸢再聪明伶俐,到了忙的时候也应付不过来呀。”
湘云想了想也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多几个帮手也没什么不好。
便挑了两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一个叫杏仁,一个叫玉米,名字由来于桌上的一盘杏仁酥和一盘玉米饼。
两个小丫头对自己的新名字都十分无语,但鉴于主子是未来国舅夫人,便乖乖认了。
除了这四个丫头外,还陪了四房家人,加上甄氏的陪房,一共是八房。
吴辉家的还和湘云感慨,“没想到奴婢兜兜转转又回甄家了,只是这短短十几年里,甄家和从前大不同了。”
可不是么,甄家从太上皇的人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