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见荣国府政老爷,听他说贾世兄和林世妹的亲事也定了。”甄宝玉随手从盘子里拿了个蜜橘,一边说一边剥给湘云吃。
“真的!”湘云惊喜,木石姻缘这样也能成?
因为林黛玉这些年都跟随林如海在金陵,贾宝玉到现在也没考中乡试。她还以为这婚事成不了呢。
甄宝玉见湘云激动的眼睛都亮了,笑道:“人家订亲,你怎么这么高兴?”
湘云把剩下两瓣橘子一股脑送进嘴里,迅速吃了,“你不懂。”说着就起身往书房跑,要写信给林黛玉道喜。
她临行前,自然是要去一趟荣国府向贾母辞行的。
婚后湘云来荣府的次数就少了,众人见她满面春风,就知道她在甄家过得不错。
贾母拉着她问了许多,湘云就说:“您放心吧,外祖母和婆婆都可疼我了。”
“你看你这称呼乱的。”贾母在她手上拍了下,“那是你太婆婆。”
“哎呀,总是忘记。”湘云吐了吐舌头,“但我觉得还是外祖母亲。”
贾母十分欣慰,可见甄家根本没把她孙媳妇,全当自家姑娘养着。
日后林黛玉到了荣府来若也能如此就好了。
湘云不好直接跟贾母打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亲事,就私下问探春。
探春叹息道:“这姻缘能成可不容易,一开始林姑父并不同意。”
湘云心说果然,“那林姑父后来怎么就同意了呢?”
“二哥哥亲自往金陵去了一趟,回来林姑父就说同意了。”探春道。
可惜贾宝玉还在国子监读书,否则湘云真要问问他是靠什么打动了林如海。
“其实二哥哥除了不会科举做官外,其他都挺好的。”探春道:“样貌、气度、家世、性情,尤其那份对林妹妹的心,可是别家公子没有的。”
湘云想了想也是,贾宝玉或许靠的是真心吧。而且林黛玉对贾宝玉也是有意的,林如海或许只是想随了女儿的心意。
湘云又问:“不见迎春姐姐,她的婚事也定了吗?”
探春闻言又开始叹气,“她也是个蹉跎的,她比你还大呢,婚事却一直没个着落。”
假设和邢夫人显然都不像是会替迎春操心的,湘云有点担心,别真定了中山狼,那她一定要想办法把这婚事搅黄了。
“最后还是老太太看不过去,在周围的人家里找了找,珠大嫂子家有个堂弟,上一届中了举人,如今也在国子监读书。老太太对李家的家风是十分满意的,对方父母也喜欢二姐姐这样温柔沉默的性子,这才定了下来。”
湘云松口气,“李家好李家好。”
只要不是孙绍祖就行。
李家这样的读书人家,肯定没有这些勋贵家中糜烂,那李公子又是才要步入仕途的,为了自己的官声着想,也不会对妻子太差。
更何况他们家还有个李纨在贾府,行事多少要考虑下李纨和贾兰的处境。
“对方人是不错,就是家里清贫了些。大伯大伯母又不愿添多少嫁妆。”探春叹道:“老祖宗只能拿出私房来贴补。”
湘云就问婚期定在什么时候,她也一定送上表礼。
“今年年底,那时你们应该已经到福建了吧?”
湘云点头,“顺利的话九月底就到。”
“真羡慕你。”探春道。
“羡慕我什么?你放心,二姐姐的事儿办完就轮到你了。”湘云笑道。
探春红了脸推她,“你怎么跟二嫂子一样,愈发贫嘴了。”
从长安到福建,路途遥远。幸好甄宝玉和湘云身体都还不错,一路上除了无聊一些,倒也没别的不适。
除了甄家的几条船外,还有一些市舶司的官员。
甄宝玉有时候白天就去官员们的船上商议政事。
湘云一个人在船舱内看书作画,沿路看到好的风景还会写信讲给柳维、黛玉他们。
人还没到福州,信已经送出去好几封了。
刚到福州,就收到林黛玉的信,信中说她和贾宝玉的婚期定在明年九月。她也准备上京了。
信中看不出多少对这桩婚事的欢喜,当然湘云觉得这心情也是不好表露的。
让湘云惊讶的是,林黛玉在信中还提到了薛宝钗,薛姨妈有一间绸缎铺子,因为金陵这两年丝绸行业兴盛,赚了不少。后来薛蟠又带着商队出海,与琉球国做生意,他们这一房重新积累了一些财富。
薛宝钗因为哥哥的事情耽误了婚事,十八岁才给一位富商做了续弦。
林如海作为江苏布政使,自然有不少富商巨贾巴结讨好,女眷则想走林黛玉的门路。
林黛玉便是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