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棍。
油茶树的枝干。 质地密实,够硬,够结实,还重。 是王林用来制作猎杀野猪用的长矛杆、鱼叉杆的不二之选。 王林猎杀野猪很简单。 在野猪经常出没的地方,在地上撒上他们爱吃的东西,然后就蹲在上方的大树上死等。 野猪这东西,鼻子尖,隔着几里地都能闻到好东西。 他们还基本不往头顶上看。 只要来到树底下开始放心的吃东西。 王林就会连人带着钢叉或者长矛,直接从树上一跃而下,把野猪捅个对穿。 这时候的野猪群都是受惊了的,根本不会攻击人,只会四处逃窜。 只要不被踩踏,基本没事。 这个方法,前身已经用过十好几次了。 成功的几率一半一半。 就算没成功,除了摔的鼻青脸肿,也是屁事没有。 所以还是很安全的。 油茶树树枝这东西一般都长的弯弯曲曲的,要么就是枝杈很多。 笔直的,能用来当长矛把,还要一米五以上的长度,还挺难找。 王林在山上转悠了两三个小时才找到合用的。 到家的时候,老二早就把东西都准备好了,正等着他呢。 老二沉默的接过王林手里的棍子就开始修整铆接到长矛和鱼叉上。 王林到屋里看了一眼。 一床破被子,一件老爹留下的旧大衣都打好包了。 这是两人晚上御寒用的。 王林估摸了一下时间。 差不多3点半。 现在做饭的话,4点半出门,等找到合适的伏击地点就应该将近6点了。 现在天黑的早。 还是要尽早安排才是。 转身来到厨房就开始做晚饭。 一会儿吃完晚饭就直接上山。 王林家在村子最后一排。 身后就是竹林,竹林后面就是大山。 兄弟二人吃过饭后,背上东西就出了门,没有惊动任何人。 农村这地方的人。 说淳朴是真淳朴,说坏,坏人也不少。 比如见不得别人好和眼红这件事。 哪怕是王林家这样破落户。 如果隔断时间就能打头野猪回来。 眼红的人真心不知道会有多少。 南方的山林,在60年代都经历过一番改造。 大片的都改种了松树和杉树。 这两种树现在都还不大。 而且枝干都很细,很脆,不适合搞伏击。 两兄弟转悠了半天,总算是在天黑前找好了一处地方。 一颗高大的本地松树,枝杈粗壮,树底下平坦没树桩尖刺。 等下从树上跳下来伤不到人。 就是树枝被人修理的有点高了,有将近4米。 兄弟俩又弄来了不少的松针垫到底下。 老二爬到树上往下跳了两回,觉得没问题,这才布好饵料,开始等野猪上门。 这其实是个辛苦活计。 刚过完年,春寒料峭,大晚上的非常寒冷。 两兄弟还只能蹲坐在高高的树上,必须保持好随时能跳下来的姿势。 要不然。 等野猪来到树下你再调整姿势就晚了。 就以野猪那敏锐的听觉,你但凡在树上多动几下,立马就能炸了窝,四散而逃。 春寒料峭。 四米多高的树上,那小风一吹,就别提多舒爽了。 实在冷的受不了了,两兄弟都也只能小心的用肌肤蹭几下棉袄,摩擦一下弄点暖意出来。 腿蹲麻了,就小心的在树杈间细微的挪动一下,缓上一缓。 今天也是邪了门了。 从晚上六点多,一直蹲守到12点多都没听到一丁点的响动。 要知道野猪这东西,一般清晨、傍晚最活跃,而后就是晚上12点以前。 像现在春节农闲期间,村民都聚集在村庄里。 广袤的原野里,根本看不到人影。 野猪甚至会大白天的出来觅食。 12点以后,基本就看不到野猪的影子了。 正当兄弟俩有些泄气,准备收工回家的时候,王林耳尖,听到了一点细微的动静。 当即赶紧阻止老二的要下树的动作。 此时出现野猪,那就只有一种情况。 那就是母猪带着小猪,为了小猪的安全着想,母猪才会后半夜出来觅食。 果然,等了不大一会儿。 可能是观察够了,觉得没有危险。 一只足有两百多斤的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