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牝之门是前世道家之秘,又有玄窍、玄牝、玄牝之门,虚无窟子、偃月炉、西南乡、戊己门、谷神、天地根等异名。”
“此窍不着于幻身,亦不离乎幻身;不着乎幻身者,非一切有形之物。不离乎幻身者,非可于身外求也。”
越来越多的记忆在脑海中回忆起来,让他悟出玄牝之门玄关一窍的诸多奥妙。
智慧灵光闪烁,他体内的那缕仙光则在流淌出的仙道气息,在逐渐地清晰。
玄元道人借助这股灵机一闪开始打坐参悟。
玄元道人一心端坐,万念胥捐,垂帘观照。
心之下,肾之上,仿佛有个虚无窟子。神神相照,息息常归,任其一往一来,但以神、气两者凝注中宫为主。
不顷刻间,神、气打成一片矣!于是听其混混沌沌,不起一明觉心。久之恍恍惚惚,入于无何有之乡焉。
所有的思想活动安静下来,心念静止,身如槁木,心若止水,意似寒灰,一念不起,一意归中。
万籁俱寂,身心两忘,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有一股暖流在身上奔腾咆哮,全身酥麻,妙不可言。
这正是形神俱妙,了在其中。
一直没有进展的《混沌玄牝经》自发运转。
玄元道人守着一团虚空,不知有我,不知有人,不知有天,不知有地。在灵灵浑浑、惺惺寂寂中,总是一团元气氤氲,无人我天地之分,则我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矣。
混混沌沌,于无知无觉之际,忽然一觉而动,即太极开基。识海之中,一张太极图张开,破开混沌。
须知此一觉中,自自然然,不由感附,才是我本来真觉,道家谓之玄关妙窍,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其吸而入也,则为阴为静为无;其呼而出也,则为阳为动为有。阴阳、动静、有无,太极图容纳着这些阴阳对立之消息。
即此一息之微,亦有妙窍。人欲修成正觉,惟此一觉而动之时,有个实实在在、的的确确、无念虑、无渣滓、一个本来人在。
混混沌沌中,只有一个“我”。
隐隐约约,有一座巨大的门户在天地混沌中万古耸立。
玄元道人的神魂落在玄牝之门前,如陷入恍惚杳冥的混沌之境。入静大定中,心随性起,道法自然。
物我两忘,独化自如。盖虚极静笃,无复我身,但觉杳杳冥冥,与天地合一,而神气酝酿于中,乃修炼之最妙处,故谓之玄关一窍。
太上谓之玄。
玄者,深远之谓也。
玄关,玄妙之机关也。
“我仙道一脉,当以玄牝之门为修炼核心。修于此门者,为玄门正宗。偏于此门者,为旁门左道。”
仙道修者欲得玄道,必静之又静,定而又定。其中浑无物事,是为无欲观妙,此一玄也。
及气机一动,虽有知,却不生一知见,虽有动,却不存一动想,有心无两念,是为有欲观窍,此又一玄也。
至玄之又玄,实为归根之所,非众妙之门而何?所惜者凡人有此妙窍,不知直养,是以旋开族闭,不至耗尽而不已。至人于玄窍开时,一眼觑定,一手拿定,操存涵养,不使须臾或失,所以直造无上根源。
一念至此,玄元道人开怀大笑:“漫漫仙道修行路,至此则门径洞开,豁然开朗。”
在玄元道人感悟玄牝之门时,轩辕逍遥同样陷入一种混沌未觉的杳杳冥冥状态。事实上,他们对玄牝之门的参悟出现了差异。轩辕逍遥是混沌杳冥,一觉大悟。玄元道人是清静无为,道法自然。
这种悟道之境不知持续多久,玄元道人最先清醒,感知着本尊还是一片混沌未觉的神态,不由感慨:“本尊的积累真是深厚!”
又过半日,玄元道人渐渐发现异常:“不对,本尊不可能进入悟道之境这么久!”这种悟道来源
于平日的积累,虽然轩辕逍遥积累更深,但修为较低,不可能悟道这么久!
他试着通过化身和本尊的联系感知轩辕逍遥的状况,心神陷入一片混沌之地,无处不在的侵蚀挤压感传来。些反噬,但总算从聚灵境地脱身。
“不好,本尊要被混沌同化了。”
修天道者,感悟天地,参悟天道法则时,若是沉迷天道奥妙,就有可能被天道同化,神魂陷入天道中。最后虽然肉身还在,但只是一具空壳罢了。
但这只是出现在修为境界高强者身上,最少要达到炼虚合道之境,才有这个待遇。轩辕逍遥修为如此低,怎么可能出现道化天地的事?
“他不是道化天地,而是道化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