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翊原本也是没打算将左临禹从嘉陵关调走的,他当然知道如今周边各国对南楚正虎视眈眈。!g+u+g+e\y/u_e!d?u·.?c.o?m·
但此刻被宋禀居和严正,还在这些大喊让他三思的人逼着,倒像是他这个皇帝有多蠢似的。
他刮了一眼段携,深吸一口气压下满腔怒火,对众人道,“行了,朕也没说要调其他边关的将军过去,诸位不必如此听风接雨,都起来吧!”
诸位大臣颤颤巍巍地撑着跪麻了的腿爬起来,御史台几位大人和户部的几位大人瞧着宋禀居和严正还没起,自然也就跟着继续跪着了。
一早跪着的尹决明自然也是没起,今日无论如何,他都得让皇帝答应让他前去北境接替父兄之职。
而宋禀居和严正也是正有此意。
在他们看来,边关的将军们不能随意调动,这满朝的武将没一个能用的,看来看去,也只有数月前在逐鹿原崭露头角的尹决明能担得起。
他们自然也知道皇帝只怕不愿让尹决明接手尹家军,所以他们得帮上一把。
严正知道自己两个学生这些时日都在暗中帮着尹决明做事,甚至与大理寺那个喜好剐人的“玉面修罗”也有颇多交集。′p,a¨o¨p^a?o¨z*w~w_.-c/o,m+
尹决明和祝允轻这二人以往在京州的名声都不怎么样,但自家学生的眼光严正还是知道的。
若这二人品性当真有问题他那学生是万万不会与之有任何交集。
加之他们所做之事都是为了边关战事,因此严正也不愿插手阻拦,不仅不阻拦,反而是大力支持的。
他目光沉稳地向慕容翊拱手。
“陛下,北境遭紫庸攻城,形势刻不容缓,还请陛下尽快斟酌选定前往北境接手尹家军与紫庸抗衡夺回烽火关的人。”
宋禀居在一旁赞同颔首,“的确,如今北境与紫庸已经交战,若迟迟没有主将领军,再好再强的军队也不过是一盘散沙。”
“如今的尹家军是尹大将军和尹小将军为对付紫庸专门训练出来的一支军队,他们也是最了解紫庸的军队,若是因为迟迟没有主将指挥作战而损失惨重,这对南楚来说同样是极大的损失!”
“陛下,尹家军主将定要尽快确认,如今北境已失烽火关,若不赶紧做决定安排新的将军带着粮草军备前去接手支援,只怕孤狼关也要沦陷了!”
“陛下。*¢第÷{一%1?看?书<×网}? ?~已¨¢发>布?最e@新?章×节:”文官队列前排,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大臣抱着笏板站了出来,而后瞬间引来了丞相孙有权的刀眼。
此人正是内阁次辅之一的汪次辅汪启恩,也是尹决明好友汪涵的亲爹。
不过汪次辅向来中立不曾站派,他儿子虽与尹决明成日鬼混在一起吃喝玩乐,但他与将军府几乎毫无往来。
因此,在他站出来说话时,尹决明也是愣了一下。
只听他对皇帝道,“如今各大边境都需严防他国趁机偷袭,主将自是不能离,而其他各州府的将军只怕也没人能撑起尹家军对抗紫庸。”
“朝中武将倒是多,但也有从未上过战场,或者少部分接触过一些剿匪,压制爆民等行动的人,可这样的资历远远不够,若将他们派去北境,怕是过不了多久就会再次传来北境主将战亡的消息。”
诸位武将听此,将头垂得更低了,他们自知几斤几两,当然不敢出这个头。
若说去其他边关上任也就罢了,为了加官进爵,他们咬咬牙说不定就答应了,可那“将军冢”谁敢去?又不是嫌自己命长!
汪启恩还在劝说。
“若数任主将接连战亡,无疑会动摇军心,这亦是战场大忌。”
汪启恩视线又落在尹决明身上,而后肯定道,“尹总督虽说不是武考入职,但却有过一场反败为胜的胜仗,能够以少胜多,睿智和武力缺一不可,且他心智坚定,又曾有两位尹将军那样出色的将领教导,想来排兵布阵也是不在话下。”
“加之他父兄与紫庸交战多年,对紫庸最是熟悉,想来他在这些年的耳濡目染之下对紫庸的了解也不少。”
“更重要的是,他是尹家人。”
“因此,臣也以为,派尹总督前去北境接替父兄掌管尹家军,并率军攻打紫庸军队是如今最为合适的人选,有他这个尹家人在,尹家军定然不会稳住军心。”
宋禀居,严正,祝允轻,还有祝汪启恩他们几人的话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