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求希望的魔法少女本身的宿命?”
“我不得而知,但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
“咳咳,稍微有些说得太多了,回到今天的正题——老师的新作《未闻花名》!”
“看到作为首刊的彩色封面的那一刻,
我就知道,哪怕老师在上周五没有做出那么详细的解释,前些天网上的那些谣言已是不攻自破。”
“从这幅画,我们能轻易看到老师这部作品的诚意以及功底。”
“就好像《魔圆》是一部群像作品......关于什么是群像作品,小说里有更详细的解释,我就不在这里献丑了。
“不过为了能让所有人都看懂,就简单的概括一下吧。”
“并非单独描绘哪一个角色,每个角色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让人感到她是有血有肉的个体。”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你认可这个角色!”
“如果你不认可的话,不管花费多少笔墨描述,那都是失败的。”
“不过老师显然是成功的,从巴麻美学姐掉头这么多人伤心、难过就能证明,不是吗?”
“很明显,这部作品也是延续上一作的风格,同样以群像作品来进行的。”
“这是我在看到画面上的6人后产生的想法,等到看完第一话后,也更加确信了这个想法。”
“还是这一幅画,老师在画的时候没有刻意去描绘背景,而是以一种相对模糊的形式来表现的,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了更多的留白。”
“为什么我会说留白多是好处呢?因为老师能在这部分增加更多的内容!”
“在原本的留白上,多出一群围成一个圈像是在讨论着什么的小孩们,这就是整副画中我最惊喜的地方!也是老师诚意满满的表现!!”
“从他们的发色,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正对应着这幅画上站在不同位置的主角,不是吗?”
“再从他们长大后没有站在一起,是不是可以猜想——因为某种原因,导致他们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友好了?”
“这一点从后续这一话的内容,可以得到验证。”
“只是首页的这幅画,就表现了这么多的内容,对于作品本身,我也就更加好奇了。”
“可是第一次全篇看下来,我却疑惑的发现,这一话除了介绍内容,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肯定有些粉丝会说:这才只有一话而已,着什么急?、
最开始不介绍一下角色难道直接开始吗?。”
“对,你们说的都对,但事实却是,像老师这样的一线画家,是不可能犯这种失误的。”
“请原谅我将老师直接放到一线画家的位置,但在我的心中,能画出《魔圆》这种神作的漫画家,实力绝对不弱于任何一线!”
“之所以不能说是一线,只是他目前还没有足够多的作品。”
“回到正题,你们可以去看其他一线漫画家的作品,不管是谁,第一话都不会出现没有营养的内容。”
“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怀着这样的疑惑,我再度开始从头看起,一次、两次,随后发现不少之前没有细想的疑惑。”
“为什么男主会对女主表现得这么冷漠?为什么其他角色会无视女主?为什么......”
“幸运的是,这些问题都能在作品中找到答案,那就是——女主并不是人!”
“除了主角,其他人都看不到她!”
“你们可以翻到漫画的第四页,分镜里面有一幕男主正在从柜子里拿碗筷,
而在柜子的那块玻璃上,我们能够看到男主的脸,却看不到从背后抱着他的女主。”
“在发现这个真相的时候,我才明白,并不是老师的实力退步了,
而是我们没有仔细去看,没有去思考。”
“不得不感慨,明明不少细节都已经摆在眼前,却还是会下意识无视,
大概是现在的漫画大多都把线索直接摆在明面上,方便大家理解,
却让我们丢失了以前会独立去思索的习惯。”
“而在有了这样的发现过后,从头再去看《未闻花名》的第一话,就会发现不少有趣的地方,
让我不由自主的对后续剧情产生期待。”
“不过,具体是哪些地方让我感到有趣和期待,这里我就不再啰嗦了。”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