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30分钟,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 列举病例:孙女士,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经常感到头晕、心慌,情绪也比较焦虑。服用柴胡疏肝散两周后,头晕、心慌症状减轻,情绪也逐渐稳定。
- 副作用及处理:可能会出现轻微腹泻,一般不影响继续服用。若腹泻严重,可适当减少柴胡用量,并加入一些止泻药物,如白术、茯苓等。
- 复发处理:复发时可再次服用该配方,同时结合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
配方五:蠲痹汤
- 适用类型:适用于风寒湿型颈椎病,症状表现为颈部及肩部疼痛、僵硬,遇寒加重,得温则舒,上肢麻木等。
- 配方药物:羌活15克、独活15克、桂枝12克、秦艽15克、海风藤20克、桑枝20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乳香10克、木香10克、甘草6克 。
- 比例:依照上述用量比例调配。
- 用法:将所有药材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后,先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煎煮30分钟,取汁,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 列举病例:周大爷,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工作,患有颈椎病,每到阴雨天,颈部和肩部就疼痛难忍,活动受限。服用蠲痹汤10天后,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增加。
- 副作用及处理: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胃部胀满等。可选择在饭后服药,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若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可适当减少乳香、木香的用量。
- 复发处理:复发时可再次服用蠲痹汤,同时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寒受潮。可配合艾灸、拔罐等中医疗法,增强疗效。
配方六:身痛逐瘀汤
- 适用类型:适用于瘀血阻络型颈椎病,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如刺,痛有定处,夜间加重,或伴有上肢麻木、活动不利等。
- 配方药物:秦艽10克、川芎15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甘草6克、没药10克、羌活10克、五灵脂10克(包煎)、当归15克、香附12克、牛膝15克、地龙10克 。
- 比例:按上述用量比例调配。
- 用法:将药材洗净,除五灵脂外,其余药材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期间将包煎的五灵脂放入锅中,一同煎煮。取汁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 列举病例:吴先生,因颈部外伤后引发颈椎病,颈部疼痛剧烈,且有明显的刺痛感,服用身痛逐瘀汤两周后,疼痛缓解,上肢麻木症状也有所减轻。
- 副作用及处理:可能会导致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女性患者),若出现此类情况,经期应暂停用药。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等,应立即停药,症状严重者需就医治疗。
- 复发处理:复发后可继续使用原方,但需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可结合颈部牵引等物理治疗,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配方七:六味地黄丸加味
- 适用类型:适用于肝肾亏虚型颈椎病,表现为颈部酸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
- 配方药物:熟地黄24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茯苓9克、枸杞子15克、桑寄生15克、杜仲15克 。
- 比例:按照上述用量比例调配。
- 用法:将药材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煎煮40分钟,取汁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也可选用市售的六味地黄丸,按照说明书服用,同时加服枸杞子、桑寄生、杜仲煎制的药汁。
- 列举病例:郑女士,长期患有颈椎病,同时伴有肝肾不足的症状,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服用六味地黄丸加味一个月后,头晕、耳鸣症状明显改善,颈部酸痛也有所减轻。
- 副作用及处理:一般无明显副作用。但由于熟地黄滋腻,可能会影响脾胃运化,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可适当减少熟地黄用量,或加入陈皮、砂仁等理气健脾之品。
- 复发处理:复发时可继续服用原方,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改善肝肾亏虚的状况 。
配方八:补阳还五汤
- 适用类型:适用于气虚血瘀型颈椎病,症状有颈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
- 配方药物:黄芪1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