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4年夏)**
在蒸水河畔那座历史悠久、如今却只剩残垣断壁的石鼓书院之上,林墨静静地站着。本文免费搜索:小说宅 xiaoshuozhai.com他的身体表面覆盖着一层细密的菌丝,这些菌丝仿佛拥有生命一般,缓缓地渗入了刻在《禹王碑》上形如蝌蚪般神秘而古老的文字刻痕之中。
此时正值盛夏,滚滚热浪扑面而来,连空气都似乎被烤得扭曲变形。然而,就在这片炽热的氛围中,一道散发着淡淡光芒的功德光幕若隐若现。只见上面闪烁着一行行字迹:【检测到日军特种运输队,载有“寒热散”物资十二吨】。
原来,这批危险的物资在三天前就己经从长沙出发,一路朝着这里运送而来。与此同时,存放在书院地窖中的《祝由科》残卷也不知为何突然开始自燃起来。那些泛黄的纸张在熊熊烈火中迅速化为灰烬,但令人惊奇的是,从灰烬之中竟然析出了一些晶莹剔透的微小晶体。经过仔细研究和分析后发现,这些晶体所蕴含的量子编码竟与东汉时期那场恐怖的伤寒大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正当众人为此震惊不己时,远处传来一声呼喊:“林先生!江东岸的井水泛红啦!”喊话之人正是当地的药农老陈。他手中提着一个破旧的陶罐,里面装着刚刚从回雁峰下打来的清澈泉水。可此刻,罐子里的泉水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红色,而且还在不断地侵蚀着罐底。
林墨心头一紧,他的共生体立刻敏锐地感知到了水脉的异常波动。刹那间,他只觉得左眼一阵刺痛,原本清晰可见的《金匮要略》文字链突然间像是受到某种力量的牵引一般,开始急速倒转起来。这种情况对于精通医道的林墨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分明就是遭遇到逆向经脉毒素的典型征兆!
---
在岳屏山那高耸入云的山顶之上,沈清秋正忙碌地架设着一台巨大而精密的射电望远镜。阳光如烈火般炙烤着大地,但那座古老的青铜浑天仪却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随着太阳逐渐升高,浑天仪开始投射出一幅神秘而璀璨的星图——正是源自古代医学巨著《诸病源候论》中的图案。
此时,沈清秋小心翼翼地将一种共生体孢子注入到一本日军遗留下来的“防疫手册”之中。刹那间,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原本印刻在书页之间密密麻麻的假名竟然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迅速地重新组合排列起来,最终形成了一系列来自另一部医学经典《外台秘要》的方剂。
“这绝对不是普通的寒热病症!”沈清秋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地说道。她毫不犹豫地伸手扯断了自己颈上那条精美的珍珠项链,然后拿起其中一颗圆润光滑的南洋砗磲珠,用力地将其碾碎,并把这些粉末均匀地撒入一个透明的培养皿当中。
透过显微镜的镜头,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微小的变异疟原虫正在疯狂地吞噬着周围的青铜分子。与此同时,它们的虫体表面也渐渐地浮现出一些奇特的纹路,仔细辨认之下,居然与石鼓书院内那块著名的《禹碑》上的拓片纹路如出一辙。
---
小石头经过一番精心乔装打扮,成功地将自己伪装成了一个普通的柴夫模样。他头戴破旧草帽,身着粗布麻衣,背上背着一个装满艾草的竹篓,若无其事地走进了人声鼎沸、鱼龙混杂的草桥黑市。
那竹篓中的艾草被紧紧捆绑在一起,但其中却暗藏玄机——一捆捆楚式药熏就藏匿于这些艾草之中。
就在此时,一个令人憎恶的汉奸扯着嗓子大声叫卖道:“皇军特供凉茶!清热解暑,包治百病啦!”听到这刺耳的声音,小石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火。然而,他强压着心头的愤恨,不动声色地朝着那个汉奸走去。
正当小石头快要接近汉奸之时,突然间,他怀中一首揣着的青铜药匙竟然开始发烫起来。小石头心里一惊,立刻意识到这是因为附近存在着逆向经络毒素而产生的共鸣反应。
“老总,来尝尝我这祖传的解暑秘方吧!保证让您在这炎炎夏日感到通体清凉!”说着,小石头满脸堆笑地将一杯事先混入了君迁子汁的凉茶递到了一名日军军医面前。
那名日军军医不疑有他,接过茶杯仰头一饮而尽。可谁知,没过多久,这名军医便突然浑身抽搐起来,其皮肤上更是诡异地浮现出一幅清晰可见的《针灸甲乙经》穴位图。
与此同时,一道神秘的功德光幕突兀地弹了出来,并显示出一行醒目的提示文字:【以经制经,解锁“反穴疗法”】
紧接着,只见那军医身上原本己经溃烂不堪的脓包竟在任督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