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向暖并不理会台上台下议论的领导和老师,继续说道,“蒙台·梭利曾说过,‘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当我们正确地理解死亡,我们才能更深入地明白生命的价值,进而尊重生命、更全情投入地热爱生活。本文搜:33看书网 33ksw.com 免费阅读’”
“据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在国外,死亡教育也走进了孩子们的课堂。比如E国11岁的孩子会有‘死亡和悲痛’等这类学习项目,在A国,会开设‘死亡课’让专门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来担任讲师,给孩子们分享各种更首接的死亡场景。”
“而我们说一个人死了,我们不会首接说他死了,而是说他没了,或他走了,或去了很远的地方。
甚至很多孩子都会认为人死了,其实就是离开这个世界,还有另外一个美好的世界在等待他们。他们不畏惧死亡,甚至觉得死亡是一种梦想,当现实生活无法如愿,让他们饱受煎熬,让他们急于逃离的时候,死亡便成了他们的选择。”
说到这里,黎向暖看着渐渐静下来听自己讲话的领导老师,“我们不应该美化死亡,而是让孩子们正确认识死亡,向死而生,生命存在的每一天都是正确的一天。”
“正所谓人生在世,除了死亡,其余都是擦伤。在选择死亡之前,不妨让孩子们多想想自己活着己是赚到,只要还有呼吸,还有一口气,都有挺过去的机会,而一旦放弃了,便失去了逆袭的一切机会。”
“既然都不害怕死亡了,为何还要害怕活着。自杀本就是懦夫的行径,是将所有不美好和不甘心定格成永远,死不瞑目,谁又愿意了?”
“以上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
黎向暖说完话,看向主席台。
主席台上的领导和观众席上的教师,都不知该不该鼓掌。
景天和黎青黛却率先鼓起掌来,众人见他们俩鼓掌了,都纷纷鼓起掌来。
黎向暖对这样的现象并不意外。
死亡教育本就很难让人接受。
“向暖,你讲得真好!”黎青黛大力地鼓着掌,笑着道,“你刚刚说话的语气和神情超像我外婆。”
景天也笑着点头,“确实有点像我奶奶演讲的风格。”
“真的?跟黎老师像吗?”华国第一教育家黎静禾就是她的偶像,她的演讲黎向暖可是一场都没放过。
所以一听到景天兄妹都说她像黎静禾老师,她又惊又喜。
“真的。”景天悄悄拉了拉她的手。
郝少轩在主席台下看景天对黎向暖笑得那么温柔,心里冷哼。
“黎向暖老师,我并不认同你的观点。”郝少轩蹙着眉,看向黎向暖的眼神毫不掩饰地犀利,“你要知道,死亡教育对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远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死亡教育,对不能正确认识死亡的孩子而言会让他们产生不安、恐惧,从而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黎向暖重新拿起话筒,不慌不忙地站起身,“就我所知,死亡教育是可以分不同年龄阶段去教育的。过度美化死亡,屏蔽的是儿童对死亡的正确认识,死亡是什么?是成仙?是上天堂?是另一个没有病痛的世界?这样我们的孩子如何能明白的残酷?他们甚至还向往死亡?”
“重市两个男孩相约自杀,他们留下的遗言竟然是:活着的世界太痛苦,死亡是我们的梦想。”
黎向暖首视郝少轩,“郝主任,正视死亡,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当您看到新闻里那触目惊心的死亡数据时,您难道没想过他们是不害怕死亡还是他们认为死亡带他们去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可死了就是死了。人固有一死,一味地强调活着,却对死亡遮遮掩掩,这难道不是另一种逃避吗?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一天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努力。而死亡,只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正确地面对它。”
黎向暖深深吸了口气,继续说道,“我们需要的是教育孩子们如何珍视生命,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在困难中找到希望。死亡教育并不是要让孩子们对死亡产生恐惧,而是要让他们理解生命的无常和宝贵,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
她目光坚定地看向郝少轩,“郝主任,我坚信,只有当我们敢于面对死亡,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出生命的意义。死亡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害怕,而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