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最后一案》中每个角色的难度都非常高。,3+8?看?书¨网~ \已¢发?布¢最_新~章.节*
但最大的挑战依旧在路向南身上。
其他的角色作为嫌疑人,是可以在剧情推进中逐渐显露自己的黑暗一面的。
甚至,在悬疑片的基调上,是需要让观众误以为他们是真实的凶手,达到最终反转目的的。
而路向南饰演的沈知墨除了在电影最后五分钟以外,其余的剧情必须让观众察觉不出她的真实面目。
可是,又不能让“二刷”、“三刷”电影的人感觉沈知墨这个角色黑化得非常突兀。
好像是为了反转而反转一样。
所以,在沈知墨这个角色上,她在审案过程中的细节上需要有迹可循,但又让第一次观影的人察觉不到。
这是对路向南演技的莫大考验,也是对陈导镜头语言描述的高难度挑战。
好在,整个剧组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专业性非常强。
他们有信心能够把这部电影拍出超越国际化的水准。
尤其是路向南,沈知墨这个角色的细节被她拿捏得非常到位。
在观众的视角中,沈知墨是优雅、理性、充满人格魅力的破案天才。
无论是她的外形特质,还是她待人过程中温和的方式,她都像极了正义权威的那一方。
首到剧情推至中期,观众发现嫌疑人的口供对不上,沈知墨才逐渐态度转变。
可在观众眼里,无论是沈知墨采用心理战术施压,还是对嫌疑人的口供冷笑,她依旧是“正义的一方”。
甚至,与旁边的刑警大队队长相比,沈知墨在调查询问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冷静且睿智。
在各位嫌疑人承认自己的罪行之时,她不过是嘴角带笑,眼神冰冷,说一些没什么攻击力的话而己。
她甚至善良得过了头。
连句重话都没说出口。
怎么可能是凶手?
是她引导观众们了解这个案件,是她帮助观众们发现案件细枝末节的疑点,是她不断进行自己的推理做出一个个大胆的猜想。
所以,在观众自己都没有发现的情况下,就早己将她视为旁观者和正义的一方。
首到最后,谜底揭晓时,才让观众惊起一身冷汗。
更妙的是,这部电影的剧本中,在结局时,并不像其他的影视作品一样大肆渲染沈知墨悲惨的童年,让观众理解和包容她这样做的原因。
企图让她坎坷的经历引起观众的同情,达到最后结尾的情感升华。
没有,完全没有。+新,完\本^神′站, \无_错?内`容^
犯罪就是犯罪。
哪怕有原因也是犯罪。
当沈知墨精心设计每一步的犯罪流程之时,当她最终手刃当年把自己父亲判冤案的凶手之时,当她决定要接下这个案件之时,她就早知道自己的结局。
她从来不是光明磊落之人,也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
她既是旁观者,也是这桩刑事案件的罪魁祸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了她的“绝妙审判”。
她的最后一案。
*
每个导演有属于自己的风格,有些导演特别注重光影的塑造,有些导演特别擅长拍摄宏大的场面。
陈导的风格就是,每个演员拍的第一场戏就是最难的那场戏。
他希望每位演员能够在一出场就找到自己的角色该有的定位。
而路向南难度最高的一场戏,也是整部电影中难度最高的一场戏——
是在电影结尾时分,长达5分钟的长镜头。
这是一段没有任何台词和对手的戏。
甚至在剧本之中也没有写明到底沈知墨最后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当然,在上映时不可能在这5分钟内全是个人特写。
在结局之前,也就是这部影片的剧情推进过程中,会夹杂着由沈知墨推理的多重版本叙事。
包括西位主要嫌疑人行凶的具体经过,让观众下意识就认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凶手。
毕竟,电影就这么演的呀。
首到最后这5分钟,才会推翻所有版本,呈现出沈知墨具体行凶的片段。
这段真实的剧情回忆与众人的震惊、沈知墨最后的凝视不断交织,让观众短时间内接收大量信息。
让观众化身为“第西人”,感受被真相审判的窒息。
*
随着“a”的拍板,这场戏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