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出门,八不归家。搜索: 拉小书网 laxsw.com 本文免费阅读
林夫人是十分讲究的,贾妍对此虽无所谓,但也乐意听从婆婆的安排。
一家人于是初九离开姑苏,前往金陵的途中,先在依云镇泊了岸,送绿萼到尼姑庵里清修。
依云庵是一座小小的尼姑庵,建在小山坡上,在附近算是颇有名气的——这个名气并不是说它的香火多旺,而是说,这座尼姑庵很干净,是一个真正的清修的地方。
正经的寺庙,都有度牒,尼姑庵也一样。
他们不会在依云镇停留太长时间,这件事情,自然要委托给依云庵的住持。
林夫人对主持行了一个礼:“我家的奴仆,犯了错,这错不大不小,她选择来庵里清修,我们也不是苛刻的人家,便成全她。”
“只是家里奴仆众多,送她去,只怕会惹出祸事来。”
贾妍奉上重新办好的户籍文书:“这是她的身份证明。”
主持接过一看,见姑苏官印,点头:“既有这文书,我们这小庵,也敢收纳她。”
贾妍补充:“她虽犯了错,到底年轻,我们愿意放她一条生路。她如今选择了来此地清修,却未必真的想明白,庵里经年累月过的清苦,讲究的是本心,只怕待上一二年,又会反悔。”
主持:“奶奶放心,我们庵并不强迫人留下。庵里所有的姑子,要是无心清修,想还俗,我们也会同意的。只是她的度牒要还回来,去官衙消掉。将来她便不再是依云庵的人,一切后果,都需要她自己承担。”
贾妍点头:“若果真有那一日,还请主持同她讲明利害关系。”
主持:“这个是份内之事。”
林夫人:“我家离的远,下午还要启程往金陵去,她要在此修行,后续一切事情,还得麻烦主持。”
主持道不敢:“夫人宽厚,愿意对犯事的奴仆网开一面,容她出家清修,我们这里庵虽小,却也是愿意度能悔过之人的。这些不过是琐事,我会命人去办理。”
林夫人再次道谢,说:“我们往来不便,这次既来了这里,便是有缘,想捐些香油钱,供于菩萨像前。”
贾妍接过知雨手中的匣子:“来之前,听说依云庵离镇上有十里路程,庵里一切开支,都是自给自足。便将银票换成了银子,这是一百二十两,希望没有冒犯到菩萨。”
主持笑了:“奶奶说笑了。菩萨座前供的香火,也是全靠香油,夫人一家有心了。我代庵里谢过夫人。”
这位主持虽然年纪上去了,脸上有皱纹,但看着却十分平和,清瘦却不刻薄。
林夫人和贾妍都觉得送绿萼来此选对了。
她们并未在庵里多做停留,很快要离开。临走前,绿萼赶过来,跪下向林夫人磕了三个头,话说的十分悔过,眼泪落下来,林夫人愿意饶她一命,或者说,林家愿意饶她一命,这要换一户人家,大概她只有被拉去沉塘。
林夫人却神色淡淡的:“你也不必谢我。我不过是不愿意手上沾上人命。以后你在庵里清修,日子十分清苦,说不定那时候便要怨我了。但人做错了事,就要承担责任。你有你的因果,我管不着,也不愿意再管。以后你好自为之。”
贾妍扶着林夫人下山,一路无话,贾妍也并没有劝,毕竟绿萼做的事,搁这个时代,林家愿意送她到尼姑庵,都是宽宏大量了。她不会用后世的标准,来要求林夫人,那不叫厚道,那叫苛刻。
察觉婆婆的心情不大好,贾妍想了想,说:“母亲要是有心事,别憋着,同如海不好说的,我可以做个树洞,不管你说什么,都不会有回声,也不会往外漏出去半句。”
林夫人的情绪大概缓过来了,拍了拍贾妍的手:“无事。老爷故去多年,这事一了,也算彻底解决了我的担心。以前总觉得,放陶姨娘几人在姑苏,会不会有事,如今事情发生了,解决了,我反而轻松了。”
林如海在岸边闲逛,见到她们下来,笑着迎上来:“如何,事情办的可顺利?”
自然是问贾妍的。
林夫人笑着说:“要是不顺利,怎么会这么快。”
贾妍笑笑,说:“我们快上船吧,这里河风大,叫风吹着了,可不好。”
从姑苏到金陵并不远,要是赶路,一日也尽可到达。但他们不需要赶路,沿途大的州县码头,都上去瞧一瞧,歇个脚,吃个饭,若是兴致好,再找个客栈住上一晚,于是到达金陵时,己经正月十三的半下午了。
上元节还未过,说起来,还在过年的期间,但港口船进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