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懦,没有主见。
年妃妹妹多年来协理后宫,之前臣妾每次头风发作,都是她代为操劳,这些年委实辛苦了她,只是皇上刚处分了她,晋升恐怕也不合适。
齐妃侍奉皇上多年,又诞下皇子,也算是大功一件,皇上以为如何呐?”
思来想去,宜修觉得提携端、敬二人终为不妥,两人都平时看似不显山露水的,实际上都是扮猪吃老虎的角色,精明着呢。
倒是齐妃李静言,十分愚蠢,宜修有自信拿捏她,况且手里还捏着她用夹竹桃花粉投毒莞嫔的把柄,不愁她不听话。
皇帝想到齐妃那咋呼样,不免一阵头疼。又想到自己正值壮年,却晋升了快要成年的皇子的生母为贵妃,不免会让朝堂猜测自己是否要立三阿哥为太子。
只得开口道:“皇后说得在理,只是朕觉得齐妃这个人也上不得台盘,提拔她做贵妃恐怕太抬举了她。老祖宗的规矩不能废,莞嫔封妃这件事就往后放一放吧。
但是宫内很久没有喜事了,朕还是想动一动妃嫔们的位份。
如今在冷宫的丽嫔做不得数,除了襄嫔、惠嫔和莞嫔,还余下三个空缺,我看瑜贵人倒是个颇识大体的,不如就晋做瑜嫔。
另外,博尔济吉特贵人属蒙军旗,朕有心要联络下蒙古八旗的感情,也一并晋升吧,赐下封号为贞,算作她们俩同喜。欣常在,侍奉朕也多年,膝下还有淑和公主,也该升贵人了。”
虽然皇帝又出言抬举了三人,但到底不是妃位,且这三人都不是特别受宠的,宜修的心情觉得明媚了几分。
“皇上考虑得很是,臣妾看一月十六倒是个好日子,册封礼就定在元宵后吧,臣妾也可多准备些时日,让姐妹们好好乐一乐。”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皇帝又想起前次冷冷清清的中秋家宴,不由得皱了皱眉,发话道:“朕既废了年妃的协理六宫之权,你又素有头风之疾,朕担心你一人忙不过来。
不如让敬妃和莞嫔协助你吧,敬妃本就学过管家的,一首给华妃打下手,莞嫔机灵,也给朕出过不少好主意呢。”
之所以管家的人里没有惠嫔,虽说她之前出的换下窗纱的主意倒是不错,但是自从生下静和后,沈眉庄一首拒绝和皇帝亲近,因此皇帝的心里也憋了一股气。
宜修正要松口气,听闻此言,心头又是一紧。
皇帝到底是不爽自己出言阻止了莞嫔晋升,好不容易倒了一个年世兰,又来个莞嫔分权,自己这个皇后当得可真是可怜。看来不得不想个法子,早日拔去这眼中钉、肉中刺,方是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