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亚洲上映,有关系就行,因为大部分都是儒家文化圈子的。
西方就不一样了,文化差异很大。
除非是拍西方很喜欢的内容,华夏的艰苦生活,不然根本进不去他们的市场。
剧本很优秀,人家也只会把版权买回去重新翻拍。
所以,华夏的电影道路还有很长的时间要走。
起源,发展,繁荣……
最后,最后好像不需要观众了,电影票房不好,全都是观众的错,不懂得欣赏……
谢铁骊并不知道阎解旷想了那么多,他听到阎解旷的话,觉得很有道理,说道:“等我拍摄完这部电影,也好好学一学西方的拍摄方法。”
坐上火车之后,谢铁骊特地找了乘务员,把座位换到了阎解旷这边。
几人坐在一起交流电影,聊了很多,谢铁骊等人说起了新中国之前的乱象,也还说了那时候的诸多不易。
阎解旷都专心的听着,因为这些,他也只是听过,前世在媒体上看过。
这一世过来的时候,三年困难时期也已经过了。
且阎家不是特别穷苦的人家,虽然阎埠贵抠门,但也没发生饿死人的事情。
而且,他还有金手指,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
聊着聊着,话题又聊到了电影上,这时候,几人就让阎解旷重点讲解了,因为他们的消息相对来说有点封闭,也想向阎解旷了解一下其他地方的电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