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需要。我并不是魔法使。”
“好厉害!感觉只要你精力足够充沛,完全可以持续发挥乐器的功效。”
“是的,理论上是这样。”阿列克吉不好意思笑笑,“所以无论哪里,大家都很喜欢吟游诗人。酒馆、宴会还是军队,人们都很欢迎吟游诗人演奏一曲。”
这是之前合作时阿列克吉没有说出来的秘密,汪达他们只知道阿列克吉的乐器旋律有神奇效果,在战斗时总是起大作用。
现在汪达恍然大悟。
原来人们喜爱吟游诗人的原因,不止是他们能给人们带来美妙动听的音乐和跌宕起伏的故事,还有那潜藏在旋律之下的隐藏效果。
一边喝酒一边治疗,会不会就不会喝醉呢?
汪达异想天开的想着。
“那么阿列,你平时断断续续的演奏也有效果吗?”乐伊思歌德问他。
昨天阿列克吉在吃饭前就断断续续的演奏,但当时她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特殊效果。
“哦,那个没有,那是我在创作而已。”阿列克吉挠头,“刚创作出来的乐谱和演奏的乐谱是不一样的。”
“你创作完成后就有特殊效果了吗。”听潮问道。
“不是的,一首歌创作完成,需要有一定的传唱度才有效果。”
阿列克吉乐意给大家分享吟游诗人的基础原理。
“比如我现在创作出一个新的乐谱,但只有我一个人在演奏,那么它所呈现的效果几乎没有。但如果有其他吟游诗人、音乐家甚至是听到这首歌的普通人,他们认为这个乐谱很好听,这段旋律开始在第二个人那里演奏或哼唱后,就会慢慢产生效果。”
李时雨分析:“所以一首歌的传唱度越广,它所蕴含的效果就越强?”
“是的。所以我们很乐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原创乐曲也和这个有关。我们都很希望自己创作的旋律得到大家认可。不止用乐器演奏,用声音歌唱也有效果,就看每个人用什么方式适合自己了。我就喜欢哨笛,手鼓是从我父母那里学来的。”
“好神奇的原理。”
汪达不明白其背后的原理究竟是什么,而且他也不想深究,只要有效果就好了。
李时雨却在认真思考着。
他认为这背后就像是有一位掌管世间所有乐谱的无形神明,这位神明将每首歌曲的传唱度转化为可以量化的一种能量,这种能量给予每个旋律独特的效果。
蛮神奇的。
他想起来有一位七十位神明中就有一位祝福是“音律”的神明,它的排名太靠前,现在肯定死亡了。
第十四位神明“蝙蝠”,翼手目动物,祝福“音律”,诅咒“失声”,死亡方式“折断并割掉翅膀”。已经在此前被组织的人在山洞里找到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