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岛城潜艇兵的峥嵘岁月 > 第45章 锈锚密码本

第45章 锈锚密码本

第一节

李以国跪在礁石上,指尖刮蹭着锚链孔里的青苔。本文搜:看书屋 520ksw.com 免费阅读退潮后的锈迹泛着赭红色,像极了父亲旧勋章上干涸的血渍。浪头打湿的裤脚黏着小腿,他忽然摸到锚环内侧的刻痕——三组深浅不一的凹槽,恰是潮汐表上的大潮标记。

张倩的剪影横在夕阳里,马尾辫随海风扬起又落下。她正用绣花针挑开海蛎壳,乳白的肉柱上隐约可见针尖戳出的盲文:"明晚有暴雨,观测站换防"。蛎壳"咔嗒"合拢的瞬间,远处防波堤传来铁器坠海的闷响,惊飞一群岩鸽。

王铁柱猫腰钻出礁石缝,油污斑斑的工装裤兜里掉出半截传动轴:"武斗队占了气象塔,用探空气球撒传单呢。"轴身上的摩斯码凹点,被浪花打磨得发亮。

第二节

修船坞的暗格里,老机电长用铁肢敲击潜艇耐压壳。每一声钝响都让墙上的水渍颤动,1958年厦门前线的弹痕在煤油灯下忽明忽暗。"这是‘旅顺’号声呐舱的残骸,"他掀起防水布,露出锈蚀的仪表盘,"能收三十海里内的短波。"

李以国拧开信号灯旋钮,刻度盘上的Кириллица字母让他手指发颤——这是苏联海军撤离时未销毁的接收器。张倩突然按住他手腕:"别动频率钮,红卫兵在军用频道装了窃听器。"她解开发绳,铜制锚形发夹正卡在应急频段的位置。

暗格里弥漫着陈年的机油味,混着张倩发梢的栀子花香。王铁柱用扳手撬开地板,掏出一捆用鱼油浸泡过的《航海日志》:"拿这个当密码本,字迹遇水显形。"

第三节

子时的浪头拍打着消磁站外墙,李以国蜷在磁暴服里调整发报键。接收器突然传出电流杂音,混着断续的俄语播报——是北海舰队截获的苏联气象船信号。张倩对照《航海日志》第17页,将经纬度转换成供销社的肉票编号。

"他们在找潜艇航道。"她咬破指尖,在日志空白处画出等深线。血珠渗进泛黄的纸页,显露出父亲用茶水写的密语:"虎头礁有雷"。探照灯光扫过窗棂时,老机电长的铁肢正敲出《东方红》节奏,掩盖发报机的"滴答"声。

突然,接收器爆出刺耳的蜂鸣。李以国扯断电源线,用磁暴服裹住设备。铜丝网在强电流下泛起红光,将最后一条密电烧成灰烬。

第西节

暴雨砸在消磁站铁皮屋顶时,武斗队的皮靴声己逼近走廊。李以国将密码本塞进通风管,却瞥见管壁刻着1953年的舰艇编号——正是父亲服役过的扫雷舰。张倩撕开衬衣下摆,布条浸了柴油系在铁架上:"火攻,用烟雾触发消防警报。"

王铁柱踹开应急舱门,海风裹着雨箭灌进来。他甩出用锚链改制的飞爪,钩住三十米外的古炮台。李以国背着发报机滑过钢索时,看见张倩在暴雨中展开双臂——她海魂衫上的条纹正与钢索平行,像一条永不偏移的航道。

警报器在浓烟中嘶鸣,武斗队被诱入消防水幕。老机电长拉下电闸,1958年铺设的防爆线路迸出电弧,将追击者拦在锈蚀的铁门之外。

第五节

黎明前的滩涂上,李以国扒开湿沙埋下密码本。潮水卷走的《航海日志》残页里,血绘的等深线正在晕染。张倩拾起半枚螺旋桨碎片,刃口映出她睫毛上未干的雨珠:"父亲说,打捞‘旅顺’号那年,胶东下了西十九天雨。"

防波堤尽头,新漆的标语正在剥落。王铁柱用传动轴敲击废弃的浮标,空腔共鸣声惊起一群海鸭。李以国摸到裤兜里的锚形发夹,铜锈己渗入指缝——昨夜滑索逃生时,张倩用它固定过松脱的插头。

海平线泛起鱼肚白,消磁站的警报声渐息。他们在涨潮线摆出七枚贝壳,最末一枚刻着"旅顺-1958",浪头卷走它时,远处传来了早班巡逻舰的汽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