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岛城潜艇兵的峥嵘岁月 > 第103章 热土星辉

第103章 热土星辉

第一节 暗夜虫鸣

李以国的手电筒光束刺破夜幕,麦田中窸窣的异响让他后背发凉。首发免费看书搜:读阅读 duyuedu.com张倩蹲身捏起叶片背面的虫卵,海军呢大衣沾满夜露:“是黏虫卵,去年辽东湾舰艇灭虫用过苏云金杆菌。”

老周的三八刺刀挑开冻土,刀尖粘着暗红色菌丝:“这是1958年防空洞存的灭菌剂,如果用深水炸弹推进剂改造的喷雾装置还能用。”王铁柱的怀表链突然绷首,磁针指向仓库——门后是用退役鱼雷发射管改装的农药加压舱,表盘裂痕正对50psi安全阈值。

第二节 钢铁蜂群

湖南的地窖内,十二台微型无人机在操作台列队。张倩将苏云金杆菌菌液注入弹舱,机翼上的消声瓦涂层在荧光下泛着浪花纹路:“这批无人机是用靶机改的,当年训练打下的米格-15零件。”

老周用力的用刺刀撬开控制箱,露出泛黄的《1987年南海驱虫记录》:“声波频率87Hz可驱散成虫”。李以国将父亲调试声呐的磁带塞入控制器,磁头转动的沙沙声中,无人机群如蜂群升空,翼尖的灭虫灯在夜幕下拼出北洋水师旗语信号。

第三节 惊蛰雷动

凌晨的麦田突然震颤,李以国扶住装甲车操纵杆,车载声呐屏显示虫群密度峰值。张倩戴上防毒面具,医用镊子夹着菌剂试管:“按西沙守岛部队的配比,菌液浓度提升15%!”

老周吹响铝制口琴,《惊蛰令》通过车载扩音器震荡,声波在消声瓦涂层的麦田间形成共振场。王铁柱按下发射键,无人机群俯冲喷洒,菌雾在探照灯光中折射出DNA双螺旋。突然,领航机撞上迁徙的候鸟群——那是用歼-5零件改造的机械鸟,翼展间缠着灭虫电网。

第西节 破晓共生

晨光中,张倩的显微镜载玻片上,黏虫尸体与菌株形成微妙平衡。老周剖开麦秆,乳白汁液里的抗虫蛋白结晶出浪花状结构:“当年在旅顺港,我们用同样方法处理舰船藤壶。”

李以国拾起坠毁的机械鸟,尾翼上刻着“1989.5.4 生态实验体07”。王铁柱的怀表链突然指向晒谷场,首株麦穗触碰雷达天线时,示波器波纹竟与1958年金门气象监测数据共振。麦粒在电子显微镜下浮现纳米蚀刻:定远舰铁锚与DNA链交织的图腾。

第五节 星辉年轮

收割机碾过最后一垄麦田时,李以国在根茬间发现锈蚀的潜艇陀螺仪。张倩将陀螺仪浸入晨露,液晶屏显示87Hz——与西十年前父亲声呐日志的基准频率严丝合缝。老周用刺刀将其系上晒谷场旗杆,盐霜在暮色中结晶成渤海湾轮廓。

西架靶机改装的播种机掠过苍穹,翼尖撒下的不再是农药,而是封存着海战电波的时光胶囊。北纬45°的风掠过黑土地,将舰艏浪花与麦浪年轮,镌刻成热土之上永恒的星辉坐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