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首隶营田使徐璠的奏报,随着水利设施的修建,北首隶的棉花播种面积大幅度的提升,根据徐璠的估计,北首隶顺天、天津、河间、保定等府,今年的棉布产量都会超过三十万匹,随着工艺的成熟,可以达到一百万匹左右,徐璠在奏疏中称,假以时日,北首隶的棉纺织业发展起来之后,能够达到:“输溉大河南北,凭山负海之区。!微′趣+晓+税-网. +唔_错~内?容′外至朝鲜,亦仰资贾贩,以供褚布之用。”
成为北方重要的纺织中心,今年整个北首隶的棉花产量可能超过千万斤,播种面积超过十万亩,当然,现在北首隶的棉纺织业远远不能和苏松比,尤其是缺乏棉纺织业的熟练工人,虽然徐璠等人从苏松招募了大量的工匠,但是棉纺织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梳棉、弹棉花等都是需要一定经验的工作。
徐璠认为,这些都需要实际,毕竟整个北方对于棉花和棉布的需求是很大的,有如此广阔的市场,棉花的种植面积还会进一步的增加,北首隶今年所出产的棉花,除了部分被用于织布外,还有部分被用作大明官军的冬装,朱载坖要开始分批给九边的士卒们分发冬装,提高他们的御寒能力,北首所出产的棉花就是满足边军冬装之用的。¢看\书^屋?暁.说′王? ·追~醉¨新+璋^踕,
除了棉纺织业,申时行等人也向朱载坖奏报了在北首隶兴修水利的进展,根据申时行等人的奏报,今年朝廷要在北首隶兴修水利三百余处,新建各种灌渠等水利设施一千七百余里,使得一百二十余万亩的旱地得到浇灌,同时在天津等州府开辟水田三万余亩,推广水稻的种植。
根据申时行等人的奏报,如果徐贞明计划中的水利设施都兴修完毕之后,之前大量因为缺水不得得到灌溉的田地都可以得到灌溉,北首的田地面积将从现在西千五百万亩增加到七千万亩,这对于大明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
不过朱载坖还是对申时行等人在北首隶的所推行的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申时行、徐贞明在北首隶的政策上偏重于推广棉花和水稻,但是朱载坖认为不仅仅是要推广棉花、水稻,对于各种新作物,玉米、番薯等都要予以推广种植,扩大它们的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同时保证备荒之用。\j*i?a,n`g\l?i¨y`i*b¨a\.·c`o¨m¢
还有就是趁此机会在北首隶再次清丈田亩、整顿优免,加强朝廷对于北首隶的控制,同时将部分可以开垦的土地拨给北首隶的卫所军户耕种,保证军户有土地,尤其是班操京军的士卒,必须要要优先保证他们的土地,使得这些士卒的军心能够安定下来。
处理完了这些事情,朱载坖关心的还是倭国的战事,由于现在倭国和大明路途遥远,朱载坖也不能及时收到有关倭国的战报,对于前方的战事,只能依靠徐渭等人的临敌指挥。
而在倭国的徐渭等人,己经先夺取了佐渡岛,按照之前徐渭所定下的方略,李如松率领这些女真人,将佐渡岛上的大名、武士和所谓贵族清洗一空,只留下百姓,对于这些百姓,徐渭按照大明的办法分配土地,将原本属于大名的土地分给百姓,同时毛海峰麾下有部分精通倭语的人,向这些百姓解释了大明的科则,比原来这些大名们所征收的赋税要少多了。
同时根据徐渭的了解,倭国将佐渡岛用于流放,所以岛上的百姓是不多的,大明如果想要长期占据佐渡岛,并且开发岛上的金银矿的话,必须移民充实佐渡岛,而且最好是移民军户,设立卫所守卫佐渡岛,岛上还是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可以养活驻守的军士。
徐渭率领官军一面驻扎在佐渡岛上休整,另一面观察越后国的形势。上杉景胜和武田胜赖果然起大兵进攻御所城,想要一举击败上杉景虎,夺取越后国,但是北条氏也不甘示弱,率领大军救援上杉景虎,现在双方围绕御所城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上杉景胜和武田胜赖虽然占据优势,但是一时半会儿也消灭不了上杉景虎和北条氏。
在得知大明官军己经占领的佐渡岛之后,上杉景虎一面到处散布大明天兵己经抵达倭国的消息,用以震慑上杉景胜和武田胜赖,同时立即派出使者,恳求徐渭立即出兵,救援上杉景虎。
但是徐渭都予以拒绝了,一方面是官军确实长途跋涉,需要休整,另一方面徐渭认为还是先让倭国人先狗咬狗一段时间,消耗上杉景胜和武田胜赖的实力,同时搜集相关的情报,尤其是有关武田家的情报,毕竟武田家号称倭国第一骑兵,徐渭还是想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的。
徐渭从毛海峰还有上杉景虎处了解了武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