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还有构建纵深防御,增加防御的韧性和强度,大明的边防形势错综复杂,拒敌于国门之外固然是理想的防御模式,但朱载坖很清楚,世上没有突不破的防线,一旦突破大明的防线,北虏就会接近大明的腹地,所以大明必须要构建有纵深、多层次的北部边防体系。
其实这点在洪武朝所构建的北部边防体系中有所体现,除了在大宁、开平、东胜等外边建设边防体系之中,还要设置内边,作为大明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在外边和内边之间,还要选取有利地形,修建边堡,而内边的起止,大概就是现在的九边,自偏头、雁门、紫荆、历居庸、湖河川、喜峰口,首至山海关一带,延袤数千余里。山势高险,林木茂密,人马不通,实为第二藩篱。
朱载坖命令在这些地方也要增修边堡,同时还要配置预备队,修设险隘,严加戍守,在外边和内外之间,就是大明的纵深防御带,官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北虏拒之于国门之外,如果北虏突破外边,官军就要在内边和外边之间的纵深防御带将入侵的北虏予以歼灭,同时坚守内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