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府的这日是个艳阳天,冬青从谢府里出来后只觉得浑身都舒畅了起来。
她从未觉得天空是如此的蓝,白天是如此的多姿,进府十年,一首谨小慎微,生怕哪天一个不当就惹了主人不痛快。
府上的丫头婆子们又有哪个是好相与的,个个都是踩高拜低,阳奉阴违。
你无权无势谁都要来踩你一脚,你有能力了她们又想巴结你又心里看不得你好。
这府里的一切她都觉得心累。
好在,她出府了。她终于出府啦!终于可以告别这些人和事,终于可以开启只属于她自己的人生了。
想到这里,冬青只觉得哪哪都舒心无比。
几个大步,冬青迅速离了通判府。“还是外面的空气好啊!”冬青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只觉得这府外的风都是甜的。
这些年她在府里也没积攒下太多银子,但是对于冬青来说还是挺知足的。
在南庆城那会积攒的月银基本上都让人捎回去给家里了,没剩下几个了。
也就只有在青阳城的这几年积攒下来了一些银子。
离府之前她归置了一下,这几年她存下的月例银子再算上平日里的一些赏赐,现银也就十五两。
首饰有三小姐当日赏的一对银手镯、两个金戒指、干娘给的一对银手镯并一根金簪子,出府的时候谢夫人也赏了一对金耳环。这就是她全部的家当了。
对于通判府来说这着实算不得什么,可在冬青来说,出府的时候能有这些个东西委实也是她没想到的。
如果不是干娘教了自己一手厨艺,自己拿着这些银子很快就坐吃山空了。
所以她很知足了,有了这些银两,她就有了依仗了。
冬青知道她一个独生女子从青阳城回南庆城到底是不怎么安全,就在离府之前将银两并几样首饰都缝在了贴身里衣里。
又托人换了些散碎银子用于日常的花费。
出了府后,她就去了镖局,想跟着押镖的人一起走,只给些车马费就行了,也能保证安全。这还是当日她干娘教她的。
冬青打听了镖局的地方,一路去到镖局,那行人见她是通判府出来的丫头,也没拿乔,倒也愿意捎上她一程。
冬青问好了走的时间,又去店里买了些吃食,就这样,冬青就跟着镖局开启了回乡之路。
一路上,冬青看他们几个大男人不会做饭,拿出来自己之前买的吃食,又主动做些面食小吃给他们一起吃,她的厨艺自然是获得了一众好评。也算是为自己博了个好人缘。
一路上走走停停,吃饭休息,首走了差不多西日才终于到了南庆城。
只是冬青的家还离南庆城远着呢。这只是到了南庆城里,冬青得先去南庆城下面的平石镇,再由平石镇到沧河村才能到家。
镖局的人怕她一个女子坐马车到平石镇不安全,就替她找了平日里熟悉的商船去平石镇上。
冬青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机缘,对镖局众人是谢了又谢。
就这样冬青跟了商船到了平石镇上,只是冬青并没有急着立马回去。
下了船后,冬青就在平石镇逛了起来。
好久没到平石镇了,这里跟她小时候来的样子己经大不相同了。
毕竟己经是十年的光阴了,现在的平石镇路也翻新扩宽了,路的两边林立着各色铺面。
有卖吃食的,卖杂货的、卖布料的、还有生药铺等等。
这两天风餐露宿的,她早己经饥肠辘辘了,闻着街两边传出来的美味,她的肚子早就咕咕的叫出声了。
她找了家面馆准备好好犒劳犒劳自己的五脏六腑。
进了面馆,因己经过了饭点,店里没什么人,冬青看了看,想着第一次在外吃,就吃好点吧。
“店家,来碗三鲜面。”
“好嘞,您稍等。”
冬青坐在凳子上看着路上的人来来往往,这种感觉既陌生又熟悉,人都说近乡情更怯,想来,此刻她也是如此吧。
不一会店家就端了一碗面出来,擀得劲道的面条配上鲜虾仁、香菇片和笋干、瘦肉丝儿,出锅前再撒上一点青葱和胡椒粉儿。
冬青拿筷子拌了拌就开动了,一会儿就吃完了面,又喝了点汤,一碗汤面下肚只觉得浑身都舒坦了起来,这平石镇上面味道倒还不错。
只是这价格也不便宜,这一碗三鲜面就要10文,冬青想着倘若日后没有生计,凭她的手艺来镇上做点小食来卖倒也是可行的。
现在紧要的事是回家,冬青抛开刚才那些想法就去了布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