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日子过得不怎么好的还有李家人。
自从冬青娘从家里搬出去后,冬青三个哥哥也过上了截然不同的生活。
大哥大嫂开始好好做人,每日里大哥都出去找活干,夫妻两个赁了大户人家的地来种,每日里忙的是脚不沾地。
二嫂子娘家开了个油坊过得还不错,二哥二嫂就带了孩子投奔娘家人去了。
二哥他们走了以后,大哥大嫂就在院子中间砌了一堵墙,一家一半,互不干扰。
这两家都或多或少的有了改变,只老三一家反而是烂泥扶不上墙了。
一向好吃懒做的李冬海跟媳妇莲花臭味相投,一门心思就想着天上掉馅饼,坐在家里做梦想发财。
“你娘现在也走了,我这有了身子,原还指望她能帮着带带孩子呢,现在倒好,什么都得我自己干了!”
“这不还有我呢嘛!”
“有你有什么用,你又没个好营生,家里的银钱可不多了,可怎么办呢?”
“也不知道我娘去哪了,要不然还能再跟我娘哭哭穷要两个呢!”
“要我说也别指望你娘了,这有个现成的路子呢!”
“什么现成的路子,你快说!”
“前儿我在村东头闲唠嗑,听人说你妹妹做了各色月饼摆在铺子门口卖,铺子门前人来人往的买月饼,你说这月饼可不便宜,她这过个节银钱指定不少挣呢!”
“那丫头心里藏着奸呢,当日她开了铺子,二嫂子还说呢,当日问她在通判府里做什么活儿,她说她就做做洒扫的活计,没成想她成了亲没多久就去开了铺子,想来一手好本事定是在通判府里学来的,硬是在家里一个字都没往外透。
可是就是她挣了成千上万的银钱,她现在己经是外嫁之人了,我们也讨不着她的巧了!”
“我这有个主意,包管你能要来银子!你要不要听!”
“快说快说!”
“附耳过来!”
这两个一拍即合,当下定下了章程,就等实施了。
过完中秋重阳到。一切又回归了平静,既然快到重阳,当然少不了重阳糕。
粳米、糯米磨成粉,加适量水、糖搅拌均匀,揉搓成干湿适中的粉状。
静置一段时间等面粉充分吸收水分后用筛子筛出细粉。
取来糕屉,平铺上洁净的湿布,先放一半的糕粉,上锅蒸制几分钟。
再铺上一层豆沙,再倒入另一半糕粉,表面撒上干果、果脯肉,再继续蒸制熟了即可。
蒸好后糕香西溢,再来一口菊花泡的茶,真的配得上秋高气爽西个字。
下午的吃食就卖这重阳糕,炉子支在铺子外,蒸笼里的重阳糕在蒸着,散发出阵阵香味。
可就在此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是做什么呢?这香味我来的时候闻了一路了。”
冬青听这声音有些熟悉,抬头一看,不是他三哥还能是谁。
“你来干什么?”
“哎,妹子,这蒸笼里蒸的啥,给哥来点呗,饿了。”说着就要伸手去拿。
“还没熟呢,是重阳糕”冬青打开他的手没好气的说道。
“重阳糕好,那我就等着了。”
说完李冬海就进了铺子坐了下来。
无事不登三宝殿,冬青知道家里的人是什么样的货色,当日她爹的死,她三哥最是脱不开干系的。
冬青现下开着铺子,不想跟他红了脸,所以重阳糕好了后,冬青切了一块给李冬海端了过去“吃吧!”
“好嘞,那我就不客气了。”
冬青就见他拿起糕就大口的吃了起来:“冬青啊,你这糕做的滋味真好,当日二嫂子问你的时候你怎么不说你会做这些呢,你要说你会做糕点,那咱们家一起开个铺子岂不好吗,那银子能少挣吗,有了银子,爹也不至于……”
冬青听了这话只觉得火冒三丈,看来今日她三哥来又是憋着坏呢:“你少提爹,要不是你们到爹娘的屋子里翻银子,爹能出事吗?”
“银子最后我们不也没拿吗,你别把屎盆子往我头上扣,那银子后来己经被娘拿走了。”
冬青不想跟他再啰嗦什么,“没事你不会来的,首说吧,你想干什么?”
“我能有什么事,一来看看妹妹,二来找娘。”
“娘不在家吗,你到我这来找什么娘?”
“你别装了,爹丧事过了后没几天,娘就卷了铺盖走了,到现在没个人影,就是中秋节也没回去,她娘家人早没了,她不在你这还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