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了安娘,冬青松快了很多,终于不用每日里小心翼翼的了。
李母每日里伺候着冬青的吃喝,今儿是红糖鸡蛋,明儿是猪蹄花生汤,后儿是草鱼汤的,没过多久,冬青感觉自己都胖了一圈儿了。
“娘,我真的不想吃了!你看,我这腰身都粗了一圈了!”
李母这次却很坚决:“你要喂养安娘,没些汤汤水水下肚可不行,你奶水足,安娘也能吃得饱!再说了这奶水可是人身上的精血,只管喂养孩子却没些好的下肚,马上人就虚了!”
冬青看抗议无效也只能是捏着鼻子喝下这样那样的汤水。
李母当年就是因为坐月子没得好的吃,生养完就做活,所以现在落下了不少毛病。
在她的坚持下,冬青坐了双月子,身体被李母养的是白白胖胖的。
出了月子后,冬青看着自己比以前丰腴的身子是欲哭无泪!
“我觉得现在好胖!”
“一点也不胖,以前你就是太瘦了,现在是正好!”
冬青瞥了眼张椿,她知道张椿早就被她娘收买了,成日里跟她娘一条路上的,只要她说胖,她们都说现在比以前更好看。
冬青暗暗发誓一定要恢复到生安娘前的样子。所以她要开始在铺子里卖新的吃食了。
现在她有了安姐儿,以后她跟张椿还会有别的孩子,她做了母亲后总觉得怎么也爱不够,所以她要多多的挣银钱,她要置新屋,买田地,让孩子们过好日子。
新吃食她也想好了,她要卖胡麻饼。
做胡麻饼得用火炉子,她特地请人做了个火炉子回来。
胡麻饼夹上炙烤的羊肉或者是肉干,别提多美味了。
但冬青铺子里只做胡麻饼,如果要夹炙肉,食客可以买了饼回去自己夹肉吃。
面粉加水和面,揉面上劲,搓成长条切成一个个的面剂子。
胡麻饼好吃在于油酥,花椒、胡椒磨成粉与芝麻还有油混合调成油酥。
拿一个面剂子擀平包入油酥,封口后擀成圆饼形状,再在饼面上撒上芝麻,放进裤子里烘烤,戴饼表面变成金黄色,鼓了起来,一个胡麻饼就做好了。
胡麻饼依旧是放在向晚和晚间售卖,炉子搬到铺子外面,冬青手脚麻利的擀面皮包油酥,样裤子里贴饼子,胡麻饼经过烘烤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张家娘子,这是做胡麻饼呢?”
“是啊,刚出炉的胡麻饼,您要不要尝尝?”
“你做的胡麻饼我定要尝尝的!给我来两个!”
“哎,您稍等!”冬青快速从炉子里拣了两个熟的出来,张英端了去给食客。
“在咱们铺子里买两个胡麻饼,我们就送一碟小菜,客官,这是送您的小菜!”
那食客没成想还有这好事,拿起一个胡麻饼从边缘处撕开,用筷子挟了小菜放进去,放进嘴里咬了一口,酸酱黄瓜开胃爽口,胡麻饼酥脆咸香,一阵大快朵颐。
“张家娘子,可有豆浆,给我来一碗!”
“豆浆有的,这就给您送!”
那客人吃几口饼,喝两口豆浆,不一会儿,两个胡麻饼一碗豆浆就吃的干干净净!
“张家娘子,你做的胡麻饼真好滋味,别提,你送的那酱瓜小菜,配上胡饼真绝了,多谢了啊!”
“好吃您就再来!”冬青笑盈盈的送走了食客。
她做的胡麻饼芝麻足,油酥又略带点辛辣口感,虽没有炙烤的羊肉、猪肉干来搭配,但是配上她腌制的小菜,也是一大美味。
而且她的胡饼三文钱一个,分量也不小,所以很多食客都来光顾。
特别是现在往夏日里跑,天气热,不想做饭,来两个胡麻饼六文钱就能解决掉吃饭的问题,这对做活的人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胡麻饼易于保存,也成了客商们的首要原则,买上十几二十个带走,要吃的时候加上自制的肉干,哪怕在外也能吃上一顿好的。
每日冬青的胡饼能卖出百十来个,她和李母张英三人轮流做,虽辛苦但是着实挣了不少。
自从铺子里卖胡麻饼后,张凡的跑腿生意又好了起来。
裁缝店的张家要五个胡麻饼、杂货店的李老板要西个胡麻饼……
张凡一到向晚就开始穿梭在镇子上的大街小巷。
有时候就连冬青也感慨,这家里要说这平石镇谁最熟,非张凡莫属了。
他记得镇上的每条街巷,这沿街的各个铺子他更是混得透熟。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却说赵二郎,那月娘有了身子后,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