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369章 汉宫错:腰斩台上的血衣诏

第369章 汉宫错:腰斩台上的血衣诏

夫朝服的蔽膝)。百姓们吓得四散奔逃,只有袁盎面无表情地看着,仿佛在看一场无关紧要的戏。

消息传到未央宫时,刘启正在吃午饭。他拿起筷子,却怎么也夹不起菜。苏文跪在地上,声音颤抖:“陛下,晁御史……已伏法。”

刘启手一抖,筷子掉在地上。他猛地站起来,撞翻了食案,碗碟碎了一地。“他说什么了?”

苏文不敢抬头:“他……他喊陛下的名字,说……说您对不起他……”

刘启捂住胸口,只觉得一阵恶心。他跑到窗边,看着东市的方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血腥味。他想起晁错第一次教他读《韩非子》时的情景,想起晁错在雪夜里为他批改奏折的样子,想起晁错昨天还在劝他“切勿犹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朕错了……朕大错特错啊!”他捶打着窗户,指节撞在木头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晁错说得对,七国早有反心,杀了他也不会退兵。他杀的不是晁错,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是汉家的栋梁!

“陛下,”梁孝王刘武走进来,手里拿着七国的回信,“他们说……还要割让函谷关以东的土地。”

刘启看着信,突然笑了起来,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果然……果然是这样……”他看着刘武,眼神里充满了悔恨和冰冷,“传朕的旨意,命周亚夫即刻进军,不必再等!”

第四章 平叛难赎杀臣罪

周亚夫的大军很快在昌邑大败吴楚联军。刘启站在未央宫的观星台上,看着军报,却毫无喜悦。晁错的血衣被呈了上来,上面还留着他写的字迹:“陛下亲政,当持法严,行令决……”

“持法严,行令决……”刘启抚摸着血衣上的血迹,那血已经变黑,像一块永远洗不掉的疤。他想起袁盎,想起刘武,想起那些在他面前说晁错坏话的大臣,突然下令:“把袁盎给朕抓起来!还有,查梁孝王的卫队,看看他们昨天为什么擅闯宣室殿!”

袁盎被抓时正在家里喝酒,看见侍卫冲进来,吓得把酒杯摔在地上:“陛下!臣有功于社稷啊!”

“有功?”刘启看着他,眼神像刀子,“你劝朕杀晁错,是为了公报私仇,还是与吴王勾结?!”

袁盎吓得魂飞魄散,瘫在地上说不出话。刘启没再理他,只是让人把血衣收好,锁在金匮里。他知道,从他下令杀晁错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不是那个信任晁错的君主了。

七国之乱平定后,刘启处死了袁盎,又削了梁孝王的兵权。窦太后为此大发脾气,骂他“手足相残”,他只是沉默地跪在地上,任由母亲责骂。

夜深人静时,他会独自打开金匮,看着那件血衣。血衣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但那股血腥味似乎永远散不去。他想起晁错的儿子晁昂,那个和他儿子刘彻一起读书的少年,如今也被他下令处死了。

“晁错啊晁错,”他对着血衣喃喃自语,“是朕对不住你,是朕错信了谗言,是朕……害了你全家……”

他想起父亲汉文帝临终前的话,终于明白:锋芒太露的人容易被折断,但更可怕的是,君主自己失去了辨明是非的眼光,被谗言蒙蔽了心智。

第五章 遗诏血书藏悔恨

后元三年,刘启病重。他躺在未央宫的龙床上,看着窗外的梨花,又想起了晁错。那年也是梨花盛开的时候,他听信谗言,杀了自己最信任的臣子。

“陛下,该立遗诏了。”丞相卫绾跪在床边。

刘启让苏文拿来金匮,取出那件血衣。他看着血衣上的字迹,用最后的力气写下遗诏:“……昔朕误信谗言,腰斩晁错,至今悔恨。后世子孙,当以此为戒,亲贤臣,远小人,持法严,行令决……”

他把血衣和遗诏一起封进金匮,交给卫绾:“等太子刘彻即位后,把这个交给他。让他看看,他的父皇犯过多么愚蠢的错误。”

刘彻来看他时,他抓住儿子的手,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彻儿,你记住,做皇帝,不能只听一面之词,不能被情绪左右。晁错……是个忠臣,是父皇对不住他……”

刘彻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刘启看着儿子年轻的脸,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一样的意气风发,一样的渴望建功立业。他希望儿子能记住他的教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刘启去世后,卫绾按照他的遗愿,把金匮交给了汉武帝刘彻。刘彻打开金匮,看到那件血衣和遗诏时,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年的悔恨。

他想起父亲晚年常常独自一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