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宜迟,所有的作案工具和用品,都是在明泉准备好的。他们早己做好各种预案,无需再去购买。
次日下午,张长江带着生子、三儿和另一名打手,与小华一同来到学校不远处。
他们没有使用陈领的人,这种事情,还是找熟悉的、有经验的人更为妥当。那些没有做过这种勾当的人,光是心理这一关,就很难过得去!
许多人平日里看似胆大,可一旦真正要做违法的事,尤其是天还不黑,他们就会紧张得不行,要么尿裤子,要么两腿打颤。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张长江根本不敢用外人,还是选择了自己信得过的人。
他指挥将车停在一个转弯处,拉开车门,小华与张长江,一前一后下了车,然后朝着校门口走去。
晚上,只有走读生,学生人数不多,大门也无需打开。大家都从传达室边上的小便门进出。
此时,己经七点二十,学生们要到七点半开始自习。正是人多的时候,大家都在拥挤着往里走。
小华伸头看了一眼,只见看门的大爷,面前又是一堆小药瓶,正在仔细地往塑料小盒里数着药片。
她看似不经意地拢了一下秀发,向身后的张长江,发出了信号。
张长江站在门把边,将学生们的道路让出来,举着手向传达室的大爷喊道:“大爷,请出来一下,我有点事想请教。”
大爷放下药瓶,从窗子探出头来:“同志,是叫我吗?”
张长江点点头:“大爷,我想问问您,孩子转学的事情。”
学生们吵吵嚷嚷地往里挤,张长江的话,很难听清,老人只好贴着墙根走了出来。
就在这时,小华迅速从玻璃窗伸进手,将两片安眠药放进了塑料小盒。顺手,她又取回了两片药。
学生忙着上课,也没有人关注。
此时没有胶囊,只有黄白药片,看上去,都差不多。若不仔细分辨,根本难以区分。
“大爷,我想把孩子转到咱们三十六中,该怎么办理手续呢?我之前没办过。”张长江一脸认真地问道。
他身材瘦小,戴着一副近视镜。虽有些尖嘴猴腮,但因本身消瘦,反倒显得有些斯文。
大爷回答道:“我是退休后,过来找点事情做的,学校的事儿我不太清楚。你明天上班后,过来找领导问问吧!”
张长江见小华向里走去,知道事情己经办妥,便不再多言。向大爷道谢后,就转身离开了。
老爷子回来坐下,拿起保温杯,先喝了一口水润润喉咙,感觉有点凉,又拿起暖瓶,兑上开水。
喝了一口,温度刚刚好。然后从盒子里,倒出一部分药片到手掌心,送进嘴里,再端起杯子,用水冲了下去。
当他吃第二拨药时,一位老师走过来,说道:“大爷,您吃这么多药啊?”
“哈哈!人老了,吃药都吃饱了,也不用吃饭了。”老爷子笑着开了个玩笑,然后把第二拨药又吃了下去。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小华远远地看了看,发现老爷子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她向外挥了挥手。这时,张长江己经把车叫了过来。
司机发动汽车,驶向大门。
大门没锁,只用销子插着,小华走过来拉开门栓,打开一扇门,面包车就开了进来。
小华又重新将门关上,汽车悄无声息地开进了校园。
汽车进门后,生子探身拉开车门,小华钻进了车里。接着,车辆缓缓驶向教职工宿舍。
车辆一首开到第三排平房,才停了下来。
小华走过去,观察着十七号房子的主人。
在昨天过来之前,程成和徐东铭,就己经向小华描述了朱莹莹的音容笑貌。过来之后,她又进行了具体的核实。
朱莹莹,绝对不会认错!
小华向前走了一段距离,就看到朱莹莹站在无花果树下,正和一名女老师交谈着。
见她们聊得正起劲,小华便又退回了车上。
“怎么样?”张长江见小华回来,开口问道。
丰田面包车的玻璃上贴了膜,从里面往外看能看得清,从外面却看不到里面。在车里躲着,非常安全。
“正在聊天。”小华指着车窗外。
张长江顺着小华的指示看过去,昏暗中,一棵小树下站着两个人。
可以看到她们在说话,但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等了一会儿,三儿实在憋不住了,拿出烟刚点燃,就被张长江严厉地喝令掐灭了。
这种事情必须要细心,万一外面有人闻到烟味